自己的事自己干
板書設計:
一、 自立人生少年始
1、 自立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2、人的成長過程就是一個不斷提高自立能力的過程(三個過程)
3、自立的表現
二、 人生需自立
1、 要作好自立的思想準備
2、自立的重要性:自立對自己各方面的成長的好處(三個方面)
3、自立的必要性:不自立,難以在社會立足
作業布置:1、依據幻燈片10表格的第四項“自立能力不足的地方”設計自己的自立計劃,以一個月為期,檢驗自己實施的效果。
2、收集有關自立的名言警句或故事,在下一節課上進行交流。
備課反思:
1、作為備課教案,準備的內容量一般會超過實際上課需要的量,而且實際授課過程還會挖掘出許多教師資源和學生資源,因此需要做靈活的調整,部分資料還可以用于第二框的教學。
2、這一代的青少年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集萬般寵愛于一身,其生活自立和心理自立能力遠遠不如上一代人,我們在--上所羅列的種種現象僅僅代表一部分典型,絕大多數的學生或多或少都存在心理上的依賴思想和生活上自立能力差的現象,即生活上依賴父母,學習上依賴老師,在這一問題上,追根溯源應該在家庭教育上,家庭教育出問題有其文化背景和社會現實的影響,這一問題可做家庭教育的另一專題來探討。
3、學校教育的切入點首先應放在思想認識和引導上,即通過對比法、案例分析法、活動探究法等教學方法來認識具有自立能力與缺乏自立能力對人自身的影響,以此導入第二個話題“人生需自立”,教材的第二框的教學內容進一步引導學生對依賴思想危害的認識,最后才對學生提出行動上的要求—如何培養自立能力,這是一整課的教學思路。
4、教學中完全可以預料到的事情就是:部分學生可以大談特談自立能力如何重要,缺乏自立能力將如何可悲,甚至于連如何培養自立能力都能說到八九不離十,可是這些學生自己本身就是智力方面的高能和自立方面的低能,這一方面反映應試教育的弊端,——學生本能地知道一旦考試應如何回答才能得分,老師希望看到什么樣的答案;另一方面反映學校教育的局限性——重知識的輸灌,輕行動上的落實,如何使好的理論真正指引人的實際行動,這也是思想品德課的一個重要話題,我的反思但愿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5、對于“父母是否應該支付子女上大學的費用”的辯論這一話題,首先應考慮的是學生的實際能力,對于一個思維活躍、能言善辯的學生較多的班級來說,辯論可能獲得成功,否則辯論只能成為擺設,XX年的中考將辯論作為中考政治小作文的形式之一,但我認為將這種形式用于義務教育階段的畢業考試,其要求會略高些,真正用于中考試題的可能性不大,如果用于單一選拔性或競賽性的考試卻很能考察出學生的綜合素質。無論考與不考培養學生具備一定的辯論常識和技能是很有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