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事自己干
學生對自己情況的描述及交流體現了校本教材中學生自身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展示幻燈片11:閱讀與感悟:不自立,永遠不能成為大自然的一員
小河貍的父母為什么要趕走它們?
教師講解:自立是大自然的規律,許多動物都是如此,人類也不例外。
展示幻燈片12:人生需自立
展示幻燈片13:資料欣賞與思考:在原聯邦德國的法律條文中,有一個有趣的規定。條文內容是:
6歲之前可以只玩耍,不必做家務。
6~10歲偶然幫助父母洗碗,掃地,買東西。
10~14歲要剪草坪,洗碗掃地,給全家人擦皮鞋。
14~16要洗汽車,整理花園。
16~18如父母上班,要每周給家里大掃除一次,對于不愿做家務的孩子,父母有權利向法院申訴,以求法律督促孩子履行法律。
思考:原聯邦德國為什么要用法律條文規定孩子必須幫父母做家務?
(用法律的形式將做家務活作為法律義務確認下來/自立應該從小培養。)
展示幻燈片14: 案例1 剛考進浙江大學的一名女學生,在媽媽陪同下到學校報到注冊,又同媽媽為她掛上蚊帳,鋪好床單,買好飯菜票。媽媽要走了,女兒拉著媽媽的手怎么也不肯放,做媽媽的千交代、萬叮囑,一百個不放心。
果然,媽媽剛離校,麻煩事就來了。傍晚,女學生到學校的浴室去洗澡,等全身淋濕后,才突然想起沒帶洗滌用品和替換的衣服(平時都是由媽媽事先替她放置好的)。她既不知道怎么洗下去,又想不出擦干身子的辦法,只好在浴室里嚎啕大哭。
展示幻燈片15: 案例2 1988年7月3日,在四川省儀隴縣人大常委會宿舍樓里,北京大學計算機系一年級學生彭暉從五樓陽臺上縱身跳下,在撕心裂肺的觸地聲中,一輪剛剛爬上天際的“太陽”隕落了——
這位“勇士”為什么跳樓自殺呢?彭暉原是一個相當聰明的青年,他從小學到高三畢業,成績一直名列前茅,每次學科考試后,他問科任教師的話總是:“這次誰考第二?”因為他知道自己絕對第一。就是這樣一個高智商的“優異”學生,卻是一個生活上的低能兒。他的父母為了騰出時間讓他讀書成材,從不讓他做飯、洗衣、刷碗,甚至鋪床疊被,以致十七八歲了連做飯、洗刷的基本程序和程度都不懂。1987年,他以全縣第一、全省第三的考績邁進了北大校門,卻因不會買飯、洗衣等,不會獨立生活而不得不停學回家。第二年7月接到北大寄來的復學通知書后,他卻因懼怕離開父母后獨立生活艱難,而厭世地跳樓自殺了。
設計意圖:以上三張幻燈片的內容用于作教材p36第一個材料的補充,生動典型的案例可以吸引學生的眼球,又引起學生反思:我做家務活了嗎?我是不是生活上的低能兒?當然也可以舉一些正面案例,如XX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帶著妹妹上大學的洪戰輝等;電影《背著爸爸去上學》;窮人的孩子為何早當家?由此導入:自立對自己各方面的成長有哪些好處?
學生學習教材p36兩個自然段的內容交流體會自立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