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治高雅情趣
歷來成就大事業者無不在中學時代就有廣泛的興趣和愛好,許多成就事業者往往是從興趣開始的,興趣產生樂趣,由樂趣而變為志趣,立志為之奮斗。
諾貝爾獎金獲得者丁肇中博士說:“我總是選擇我對之感興趣的課題,并且力圖去徹底地理解它”。他在青少年讀書時最感興趣的是中國歷史、化學和物理,后來對物理最感興趣,并且把研究物理發展成終身奮斗的目標,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我國著名醫學專家吳階平,青少年時代在大哥吳瑞平的影響對醫學產生濃厚的興趣。他在協和醫院預科就讀時,對醫學達到了入迷和程度。上解剖課時,他對人體上的骨頭如數家珍,一摸就能說出是什么骨頭。吳階平從對醫學的興趣發展到自覺地、有效地、刻苦地學習,并成為一代名醫。
曹禺是我國杰出的劇作家和“當代語言藝術大師”。他說:“我對戲劇發生興趣,是從小時候開始的……我真正接觸話劇,是進了中學之后。那時我15歲,這是我一生從事戲劇的開端。”曹禺是由對戲劇的興趣而從事戲劇事業,成為蜚聲海內外的劇作家的。
我國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在家庭和學校的影響下,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常常放學一回家就趴在桌上演算數學題。在中學時代有一年端午節,家鄉舉行龍舟競渡,秦淮河上的文德橋因年久失修,被游人擠塌了,許多人掉到橋下,有結孩子淹死了。茅以升聽到此消息后,難受極了,下定決心將來一定要學習造橋。從那時起茅以升對造橋工程有了興趣,立下獻身橋梁工程專業的決心。也由此誘發了茅以升熱愛科學、關心社會的崇高的人生理想。
濃厚的興趣可以使達爾文把甲蟲放進嘴里;可以使魏格納一生四次去格陵蘭探險;使達•芬奇不顧教會的反對連續解剖許多尸體……
愛因斯坦那與眾不同的頭腦里充滿狂熱的好奇,只要他感興趣的便會忘乎所以地努力鉆研。愛因斯坦說:“熱愛是最好的老師”。 他四五歲時,就對指北針發生興趣,他長時間擺弄它,驚異那小針為什么總是指著同一方向。他還能一次又一次不厭其煩地搭積木,直到把又高又尖的“鐘樓”搭好為止。正是這種濃厚的興趣,各伴之而來的思索、追求,使他成為近代世界偉大的物理學家。
著名學者郭沫若曾經說過:“償趣愛好也有助于天才的形成。愛好出勤奮,勤奮出天才。興趣能使我們的注意力集中,從而使得人們能完善地完成自己的任務。”
牛頓,就是從一個蘋果落地,引發出萬有引力定律的。
日本著名經濟界人士士光敏夫,在他的《經營管理之道》一書中寫道,能否成為一個有作為的事業家,“關鍵之一在于你是怎樣度過業余時間的”。
可見上述名人及他們的事來的成就無不緣于他們在中學時代對某一方面特別濃厚的興趣。因此,我們也深深感到興趣是中學生成才的起點,興趣在中學生的創造性活動與成才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中學生對某種活動的濃厚興趣,必然激發他們的智力迅速發展,興趣是構成學習動動的最具實際意義的心理因素,是學習的動力,興趣是他們今后成才的必要心理準備。
人的興趣是多種多樣的,根據興趣的內容可分為精神的興趣(科學文化、藝術方面的興趣)、物質的興趣(生活需要的興趣)和社會的興趣(關心國家大事,熱衷于社會工作,關心集體方面的興趣)。每個人都會有多種興趣,并且人們在興趣方面是存在個性差異的,主要表現在興趣品質的高級或低級,高尚或低下等方面。興趣雖然可以不同,可以有差異,但是它給每個人帶來的感受,它對中學生當前的成長和將來的發展,卻是不一樣的。(可讓同學結合前面學過的內容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