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治高雅情趣
這里特別要提到,知識包含著美。關于知識美,也有人稱之為科學美。知識,包括社會科學知識和自然科學知識,都是社會勞動的結晶,是人的精神的產物。
所謂社會美,是美的最直接、最深廣、最常見的形態。在人類社會中,人類社會實踐是社會的主體,而社會生活本身也是人類社會實踐的感性存在方式,是人的本質力量的對象化。社會美是以人為中心的,所以社會美首先包括人的美。人的美可分為人的形體美和人的內在素質美。
總之,人們繪制著絢麗多彩的生活畫卷,生活中有許多新鮮的、美好的事物,給人們帶來無限的情趣,并且反映在人們的心理、思想、情感之中。
1.生活處處有情趣 (板書)
何為情趣?它是指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帶有指向性、持續性的心理傾向。體現一個人追求美好生活、樂觀的生活態度、健康的心理。
人們的愛好、興趣愈廣泛,人們的生活就愈加豐富多彩,人們對生活的感受和體驗也就會愈加深刻,人們就會對生活愈加產生濃厚的情趣,人們也就愈加熱愛生活。即使是生活中最黑暗的時刻,也一樣能找到心靈的安慰。電影《烈火中永生》中的“小蘿卜頭”在那樣惡劣的環境里,放飛了一只蝴蝶,以他那童真的稚雅,憧憬著美好的末來。第二次大戰后,一個叫沃爾特斯的美國人在法國巴黎的大待上看到一片片瓦礫、廢墟,很擔心地問當時美國駐巴黎辦事處主任哈里曼說:“你看他們能重建家園嗎?”“能,他們能做到”。“什么東西使你這樣肯定呢?”沃爾特斯問題。“你看見他們的地下室里的桌子上放著什么東西嗎?”“放著一盆花”。“對!”哈里曼很有信心地說道:“任何一個民族,當他們處在這樣一個凄慘的境地,還能想到在桌上擺設一些花,就一定能在廢墟上重建家園”。
提問:那么人們是如何從對生活的濃厚興趣,發展成為志趣最終形成豐富多樣的情趣呢?
2.情趣是多種多樣的 (板書)
(1)人們豐富多樣的情趣首先表現在對自然的觀察、認識、欣賞之中。
法國繪畫藝術大師柯羅,在他的朋友勸他結婚時,曾風趣地回答說:“我惟一的愛人是大自然”。這不僅表明了畫家對事業的執著追求,而且也說明了大自然的美是怎樣地征服著人們的心。
有一首名為《天然圖畫》的抒情歌曲
輕輕的霧,淡淡的云,
云霧環繞羅漢松。
閃閃的露,瀟瀟的雨,
雨露撒盡翠竹叢。
仙鶴飛來了,落在青城山,
人們上山了,漫步走入“畫卷”中。
潺潺的水,清清的泉,
泉水流像彈琴聲。
紅紅的花,綠綠的草,
紅花綠草是仙境。
白鷺飛去了,五里一徘徊。
人們下山了,畫卷留在記憶中。
的確,正如這首歌詞所說,當我們投入大自然的懷抱之中,我們仿佛進入了畫境。你看:這里有晝夜晨錯的遞變,有一年四季的交替;這里有明媚的陽光,有皎潔的月色;這里有盛開的鮮花,有成熟的碩果;這里有風雨雷電,云霧白雪,有各種各樣的珍禽異獸、奇花異卉;這進而有巍峨的山峰,起伏的山巒,恬靜的湖泊,浩瀚的江河。大自然為我們創造了多么美妙的環境啊!
自然風景之美就在于它能從形象的整體上給人以綜合的無比豐富的欣賞感受,如空間感,運動感,生命的繁榮、多姿多彩,音響顏色的豐富、流動、和諧、變幻,都是美不勝收、無經倫比的。空間感是指自然界巨大的空間體積能給人一種雄偉壯闊的美感,如古詩:“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杜甫詩:“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都是講自然界無比開闊的廣大空間形成的自由自在、居高臨下的感覺。運動感是指自然界飛動流逝,富于變化的景色,使人受到感染、啟發,或是得到精神上鼓舞。如杜甫詩:“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須變幻為蒼狗”。王維詩:“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生命的繁榮和多姿多彩,是指自然界動植物的一派生機,使人感受到生的愉悅。如毛澤東詞:“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由此可知,正是隨著人的感覺能力的豐富和提高,自然便不只是人們的生產對象,而且成為人們娛樂欣賞的對象。從娛樂欣賞的角度來看,自然界中一切以形象表現出來的與人們向往的社會生活相聯系的特性就是自然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