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治高雅情趣
(思考)
“好奇心強,興趣廣泛,為什么是一件好事?為什么說又不能僅僅停留在這個層次上?”(見第66頁“想一想”,結合所學的內(nèi)容思考并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2.豐富文化生活,是陶冶高雅生活情趣的重要途徑 (板書)
學生時代就應該以學為主,這是毫無凝問的。但是要堅持全面發(fā)展,不僅要學好書本知識,還要從更多的領域中獲得知識。有人這樣說過,人應該有三個頭腦,其一,從生理上獲得;其二,從書本中獲得;其三,從實踐中獲得,這是有一定道理的。
日本有個叫本村九一的教育家曾經(jīng)說過:“制造凡人的方法是極為簡單的。那就是不讓孩子熱衷于某一事物,只要這一點就足夠了,對任何事物都不著迷,都不感興趣,這就是凡人的特征。”那么,有人推理說,制造平庸的人也是如此,只需對平庸之事感興趣;制造浮躁輕飄之人亦然,只需對什么都保持三分鐘興趣。
如果我們要想成為情趣高雅的人,就要豐富自己的業(yè)余文化生活。
(組織學生閱讀第67頁楷體字)
提問:(1)文化生活有幾大類?
(2)你找?guī)醉椬钸m合的活動。
(通過看書提問,學生們了解文化生活的多樣性)
我們每個中學生都渴望提高自己的興趣修養(yǎng)水平,具有高雅的情趣。這不僅需要政治,文學、歷史、藝術方面的知識,還要有自我的消化、吸收與體驗、感悟。一般來說,被公認的名著、名畫、名曲在陶冶人的興趣傾向方面歷來都發(fā)揮著巨大的作用。問題是我們中學生在學習、欣賞這些名著、名畫、名曲時,不只是感官的欣賞;也不只是感情的欣賞,即通過對樂曲、名畫的欣賞,引起自己感情上的共鳴,對作品本身的內(nèi)涵有所領略;更重要的是高層次的欣賞,即對一些音樂作品、藝術作品,不但要有感情上的共鳴,還能作理性的思考,理解作品的深刻內(nèi)涵,獲得完美的藝術享受。這就要求我們的中學生平時不能忽視對歷史、地理、民族文化等方面知識的學習,因為這些知識可幫助你去了解、探索藝術的豐富表現(xiàn)力。
豐富的生活,不僅要多樣,有選擇,而且還要注意文化生活的文明和知識化與科學化。(閱讀第67頁第2∽3自然段、第68頁第1自然段)
在同一時代,甚至在同一個班級,為什么有的人興趣水平就高?有的人興趣水平就低呢?中國有這樣一句話,“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我們不妨這樣理解,總接受被公認為“高”的、“美”的熏陶,有助于興趣傾向水平的提高。對中學生來說,平時要主動調整興趣的傾向,向“真、善、美”靠攏。中國這句話的另一半“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可以理解為,總接受被公認為三流、四流甚至黃色下流東西的影響,興趣的傾向水平自然免流于低下。所以,有些中學生,喜歡看一些不健康的影視錄像或喜歡一些粗俗的書籍與開一引起無聊的玩笑,久而久之,也會變得庸俗而無聊了。
在有意識地培養(yǎng)自己的興趣傾向方面,馬克思堪稱楷模。馬克思在波恩大學,不僅聽法律課,還聽文學、美術、現(xiàn)代藝術史課。他博覽群書,“所有的知識對他都是不可或缺的動力”。
有意識地培養(yǎng)自己的興趣傾向性,不僅需要知識,還需要有道德方面的修養(yǎng)。道德水平低,興趣的傾向水平也高不了。毛澤東在湖南長沙讀書期間,曾提醒并勸誡同學們把興趣集中在學習與國家大事上,不談金錢,不談女人……不要被瑣事、雜事所牽累。對中學生來說,仍是有實現(xiàn)意義和深遠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