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治高雅情趣
最后,情趣的豐富多樣還表現在,即使同一個年代,由于各人的生活、道德及文化等方面的差別,情趣還是會有很大的差異的。而且同一個人,在不同的人生階段,他的情趣也可能會發生變化。
美感的個別性不僅表現在不同時代、不同民族和不同階段之間,就是同一時代、同一民族、同一階段內部,不同的審美主體的審美感受也并不完全相同,甚至同一個面對同一審美對象,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條件下,也可能有完全不同的審美感受。
車爾尼雪夫斯基曾說過,貴族和農民對于“美女”的標準不同,農家少女參加勞動,體格健壯;上流社會女子弱不禁風。這兩種美女的表現形態就是階段的差異造成的。
為什么同一時代,人們的情趣會有所不同?
由于人們在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中,形成了一定的社會經驗,由于每個人的生活經驗和審美經驗的不同,形成了每個人獨特的審美趣味。趣味有高低、文野之分,因而形成了審美感受的個性差異。審美趣味與人的后天修養有直接的關系。
一般來說,心境是一種情緒狀態,心境的不同也會造成審美感受的差異。如果一個人處于歡快的心境下,就會對事物形成愉快的感受。早在我國宋代,一位詩人的一首詩中有這樣兩句:“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說的是,一個人若心情愉悅,就會特有興趣地欣賞四時風景:春有百花,秋有明月,夏有涼風,冬有白雪。實在是各有風光,時時皆是好時節,無時不可愛啊!倘若一個人對生活失去興趣,則再美的春花秋月,再怡人的東風西雨都會使它煩惱、揪心,充滿哀愁,生活乏味。五代的李煜就發出了“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固國不堪回首月明中”的生活無限傷悲的感慨。所以,興趣對于生活的第一個意義,在于體驗到生活絢麗多彩,情趣盎然。馬克思說:“憂心忡忡的窮人甚至對最美的景色都無動于衷”。
在我們同學中,每個人的興趣、愛好和能力也是各不相同的。有人喜歡數學,有人喜歡文學,有人對體育活動感興趣,有人喜歡動手、動腦,有人能寫善畫,有人善于表演等等。為什么大家生活的環境差不多,生活水平差不多,所受教育也相似,甚至是一個家庭中的同胞兄弟,而表現出來的個性、愛好、興趣會不同呢?經了解調查不外乎兩類原因:一類是受環境的影響。是指所在班集體和親近的人創造的氛圍。另一類是受教育的影響。主要指老師和家長有計劃、有目的的教育,這種教育往往表現在因老師、家長在關鍵時期的一句話或一件事所起的決定性作用上,而這句話或這件事可能在孩子幼稚、單純的心靈上打下深刻的烙印,從而影響孩子個性的發展,影響他的愛好和興趣,影響他才能的發展。這里所說的關鍵時期指小學四、五、六年級到初一、這是一般情況;個別的神童或大器晚成者除外。 這個階段,有多種興趣。教育者要“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有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
一個人隨著年齡的增長,知識和生活閱歷的豐富,以及受教育的程度、周圍環境以及突發事件等因素的影響,在不同的人生階段,情趣是會發生一些變化的。
小結:通過本課學習,我們了解到生活是美好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生活處處有情趣。人們豐富多樣的情趣表現在對自然、社會、藝術的觀察、認識、欣賞和體驗之中。人們的生活情趣有著鮮明的時代性、階段性和民族性,由于人們生活的條件和生活的環境不相同,在審美的感受上也存在著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