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四課第三框的教學設計1
③學生不懂得如何正確處理青春期可能會出現的煩惱,憂愁,挫折或失敗,甚至少數學生在遇到家庭發生變化,如父母離異、下崗、患重病時,無法正確面對產生自棄心理,找不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方向,不懂得青春是不怕失敗,擁有青春,一切就可以重頭再來。㈡教材分析: “祝福青春” 一框在學生學習了“走進青春”和“感悟青春”,對青春有一定理解的基礎上繼續學習。第三框題包括“青春的幸!焙汀寄語青春”兩目。在前面已經對青春的內涵全面把握的前提下,通過比較的方式讓學生體驗青春的幸福,再通過自己的實踐活動彼此祝福,突出歡樂的主題,使學生以積極向上的心態迎接青春的到來。本框依據課程標準“成長中的我”中“認識自我”部分:“學會克服青春期的煩惱,調控好自己的心理活動”。本框重點不在于對知識點的把握,而是學生產生擁有青春就是擁有幸福的感覺,因此在處理本課的過程中適應運用各種活動讓學生去體會,去感覺,教材中的活動可以充分開展,并留足時間給學生談體會。只有讓學生說出真實的感受,自己去對比幸福,才能達到要求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要讓學生正確理解青春的幸福才能去珍惜擁有的青春,所以本框題第一目“青春的幸!奔仁侵攸c也是難點。㈢相關資源分析:本框題一個重要的資源是學生身邊的親人和朋友。包括他們的父母,長輩,同學;還有比他們小的兒童。這些資源對于學生來說很容易獲得,教師在課前要引導學生主動搜索這些資源。資源的形式包括新老照片、訪談的記錄等。另外,一些文字資源也是能讓學生在閱讀時產生感悟的重要資源。例如郎費羅的“青春是多么美麗:發光發熱充滿了彩色與幻想,是書的第一章,是永無終結的故事”、加里寧的“青年是一個美好而又一去不可再得的時期,是將來一切光明和幸福的開端”等有關青春的明言警句,以及有關青春的文章,如郁達夫的《我的夢,我的青春!》等。這些有關青春的文字材料可以由老師提供部分引導閱讀,通過閱讀產生感悟;更可以讓學生自己搜索這類資料,教師應該指導學生獲得這些資料的途徑。讓學生在搜索過程中也得到能力的提高!窘虒W策略】1、教學理念指導本課教學的是教育心理學的現代認知學習觀和人本主義學習觀。本課的教學過程強調學生的發現、“頓悟”,強調學習的過程是積極主動的過程。2、教學準備① 教師在課前閱讀有關青春的文章,搜集1~2篇在課堂上讓學生分享② 學生分小組安排好座位③ 讓學生搜集能表達青春幸福的圖片或音像資料④ 如果條件允許,邀請幾名家長一起參與課堂;如果條件不允許,提前布置學生回家與父母訪談,了解父母的青春年華是如何度過的?了解父母對青春的遺憾3、教學媒體多媒體平臺課室,實物投影4、教學方法訪談法、問題探究法,討論法、小組合作探究等5、課時安排 1課時教學設計二 ②
(面向適合本市部分學習比較優秀學生學習需求,達到課程標準所規定的要求并要求學生形成學科思維方法和拓展學科能力的教學設計方案)
活動課
教學環節
教學活動設計
設計意圖
注意事項
課前準備1、邀請3~5名學生家長參加課堂 2、沒有邀請到家長的學生提前對父母進行有關青春的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