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課 《感受法律的尊嚴》
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
學生活動:小游戲:“誰更快”
誰能更快地從瓶子中更快地把乒乓球抽出來,在一個瓶口比較小的瓶子里,放入用線串好的五個乒乓球,分別請兩組同學(五人為一組)上來,比比哪一組能更快地將乒乓球全部取出。
這個小游戲考得并不是眼明手快,而是需要通過組織,使乒乓球能夠逐一通過,所以五個人應該經過商量,排好先后秩序,才能最快的把球全部取出。
教師活動:把游戲與生活中遇到的一些情境相聯系,得出生活需要規則來維持。
設計意圖:通過游戲活動,營造輕松的教學氛圍,使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感到良好的生活需要秩序,而這個秩序需要規則來維持,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導入新課的教學。
二、“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1、創設情境:撐桿跳比賽剛剛設立時,有一次國際比賽,一位日本運動員拿著長桿,跑到橫桿前,突然將長桿插在地上,并兩手抓住桿子爬了上去,到了橫桿高度時跳了過去,全場都一下子目瞪口呆,因為在當時的撐桿跳比賽規則中,沒有規定是否允許爬桿,只是說用桿。
學生討論:算還是不算?同學們討論。假如體育比賽當中都是這種場景,那會是一種什么樣子。(興奮劑、借助于器械等)
教師活動: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并引導學生討論社會生活的其他方面。
設計意圖:通過對體育比賽中突發事故的討論,引出設立規則的必要性,讓學生認識到如果沒有規則,事情可能就會帶無法預計的后果。并自然將課堂引到更嚴重的交通事故。
2、紅燈停綠燈行。
教師播放有關闖紅燈的交通事故的影像資料。
學生討論:發生這些交通事故的原因是什么?你碰到過類似的情景嗎?(用自己身邊的例子來說明)
教師活動:出示有關浙江省交通事故的數字或圖片。
設計意圖:以學生熟悉的“交通事故”做為教學內容,使學生充滿現實感,并為學生的自主性發揮提供了條件,加深了學生的心理體驗,充分認識到規則在我們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
3、交叉換位
學生活動:請學生在教室中實踐一下交通規則——交叉換座位。
教師活動:不做任何提示,不要提出不許怎樣做的要求
設計意圖:通過探究式活動,讓學生再次直觀感受“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而如果我們按照一定的規則進行,我們發覺會很順利,并提出規則是一種美。
三、規則之美
1、感受規則之美。
學生想象:有一組數字任意排列著出現,你能看到什么?分小組合作討論。
合作探究:將這組數字經過排列組合,發現它是一組很有規律的數字,從而讓我們感到了數學之美。
用音樂簡譜把這些數字串連之后,我們發現它又變成了一段簡短而優美的音樂。播放音樂(或演唱)
……
2、尋找規則之美
生活延伸:生活中也有許多規則給我們帶來了美好的生活環境,請同學們尋找生活中有哪些。
如乘車先下后上,山區行路相互禮讓,遇危險讓婦女、兒童先撤退,拾金不昧,體育比賽更精彩,交通秩序井然。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合作探究,尋找數字中存在的規律,真實地去體會規則帶給我們的美麗,而尋找規則之美,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他們自己觀察、發現問題,體現了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理念。
3、“我的一天”,描述自己生活中遇到的或感受到的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