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難免有挫折 教案(精選4篇)
人生難免有挫折 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
通過學習懂得任何人都會遇到挫折,世界上不存在沒有遇到挫折的人,“萬事如意、心想事成”只不過是人們的良好愿望而已。使學生了解造成挫折的多種因素,幫助學生學會遇到挫折時,能夠正確分析造成挫折的原因。
過程與方法
通過幾個挫折情景的展示,讓學生體會什么是挫折?并結合自己的實際談談所遇到的困難、挫折,加深學生對挫折的理解。通過列舉名人、偉人的事跡,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任何人都會遇到困難和挫折,人生難免有挫折。教會學生分析。通過一些圖片使學生從直觀上認識造成挫折的原因,對自己遇到的挫折能正確找到原因。
思想覺悟目標
當前青少年的耐挫力心理很弱,普遍引起全社會的重視,加強青少年耐挫心理的教育是當前的首要問題,讓學生了解每個人都會遇到挫折,目的是為了使學生能夠以一種平常心來對接受和對待挫折,不是任何人或社會對自己的不公平待遇。讓學生了解產生挫折的原因,可以幫助學生分析自身遇到的挫折,從而找出有效方法解決或幫助他人解決。
教學重點
“挫折為什么是難以避免的”是本框的教學重點。現在的青少年生活條件比較優越,而且在家里也是倍受寵愛,因此容易造成青少年一些錯誤的認識:人生的旅途會事事順利,暢行無阻。因此這個問題就顯得很重要,講好這個問題也為后面內容的講解打好了基礎。
教學過程
導入 新課
(投影):
1、有位學生,在小學時學習成績一直很好,他自己也很喜歡學習。小學老師經常表揚他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成績。但上了中學后,他發現自己的學習成績明顯下滑,考試成績常常排在20名之外,這令他非常惶恐,父母也因他的成績問題常責備他。他漸漸地對各種考試感到害怕。
2、放學了,一個學生常常磨磨蹭蹭不愿回家。后來老師了解發現,原來這個學生的父母離婚了,冷冷清清的家庭令他難受。
3、有個女生被同學懷疑偷了錢包,自感委屈難當,百口難辯,結果以自殺來表示自己的清白。
(提問):這三則材料說明了什么問題?
(學生回答,老師總結):略
這節課我們共同來學習:“人生難免有挫折”這一課。
講授新課
一、人生難免有挫折(板書)
哪位同學能談談你是如何理解挫折一詞的?
1、什么是挫折(板書)
(學生談對挫折的理解)
“挫折”一詞,在我國古代最初是用以表明戰爭中的失利。
挫折指人們在物質或精神方面的愿望,受到阻礙或中斷的狀況。(板書)
例如農民會遇到自然災害而顆粒無收,工人會因為企業經營困難而下崗,機關干部也會面臨精簡機構而裁員,我們青少年也可能會在學習成績、升學考試、同學關系、身體健康等問題遇到挫折。
(提問):是不是只有平凡的人才會遇到挫折?你能否舉例說明?
(生答):略
順境、成功并不是永遠圍繞在偉人、名人的身旁:孔子從小生活貧寒,但他孜孜不倦地求學,最終成為著名的教育學家。蒲松齡文采過人,滿腹經綸,但在科舉考試中屢屢落第。面對打擊,他并未悲觀,怨天尤人,而是立志寫一部“孤憤之書“,遂有《聊齋志異》這部流芳百世的佳作。還有屈原、貝多芬、張海迪、鄧小平等偉人,無不是經歷了種種坎坷、磨難和挫折。
2、任何人都會遇到困難和挫折(板書)
世界上不存在沒有遇到困難的人,我們節假日說的“萬事如意”“心想事成”等,都反映出人們的美好祝愿。因此,挫折、困難是普遍存在的,任何人都無法避免。
(談一談):你印象最深刻的挫折是哪一次?原因是什么?
(生答):略
從剛才同學們的談話中可以看出,造成挫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人們不可能完全避開這些因素或不讓這些因素發生作用,這就決定挫折是難以避免的。
3、造成挫折的因素(板書)
造成挫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可分為自然因素、社會因素、家庭和學校因素以及個人因素。
(1)、自然因素(板書)
圖片:——洪水、地震、沙漠化等。
沙塵暴 洪水沖壞德國的鐵路 洪水
(錄像)——1998年特大洪水、地震造成的危害。
這些自然災害都會給人們帶來不可避免的創傷和挫折。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人們對自然的認識會越來越深刻,我們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會越來越強,但是要想完全避免是不可能的。
(2)、社會因素(板書)
圖片:9·11事件、巴以沖突
9·11事件 9·11事件 巴以沖突中死去的嬰兒
戰爭給人民、社會、國家帶來的危害相當大,因此和平一直是當今世界兩大主旋律之一。親人在戰爭中離去,對生者是精神上的痛苦。平民在戰爭中受傷,是肉體和精神的雙重痛苦。還有的人是由于受到政治、宗教等社會因素慘遭迫害。大詩人屈原,受到貴族保守集團的反對,改革終遭失敗,被流放到沅湘流域,最后在悲憤憂郁中自投汨羅江而死。哥白尼、布魯諾為堅持真理,被教會視為異端邪說,布魯諾被活活燒死。這些都是社會因素造成的挫折。
(3)、家庭和學校因素(板書)
包括家庭變故、教育不當,造成青少年心理上的緊張、焦慮、恐慌和失落。
學生可以談談家庭和學校給自己帶來了哪些挫折和不適?
(學生討論)略。
(4)、個人因素(板書)
個人因素是指個人的生理和心理因素。
請同學談一談個人會有哪些因素產生挫折因素?
學生:略
同學們談到了體力、智力、外貌以及生理缺陷等方面會對個人產生挫折心理,除此之外,個人的知識和能力,對自己估計不當、期望值過高,意志薄弱,情緒不穩定等也會導致個人的挫折心理。
小結
通過分析,我們了解了造成挫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且心理不健康的人更容易產生挫折心理。因此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認真分析出挫折的原因,用正確的態度和方法面對挫折,經受考驗。
人生難免有挫折 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
通過學習懂得任何人都會遇到挫折,世界上不存在沒有遇到挫折的人,“萬事如意、心想事成”只不過是人們的良好愿望而已。使學生了解造成挫折的多種因素,幫助學生學會遇到挫折時,能夠正確分析造成挫折的原因。
過程與方法
通過幾個挫折情景的展示,讓學生體會什么是挫折?并結合自己的實際談談所遇到的困難、挫折,加深學生對挫折的理解。通過列舉名人、偉人的事跡,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任何人都會遇到困難和挫折,人生難免有挫折。教會學生分析。通過一些圖片使學生從直觀上認識造成挫折的原因,對自己遇到的挫折能正確找到原因。
思想覺悟目標
當前青少年的耐挫力心理很弱,普遍引起全社會的重視,加強青少年耐挫心理的教育是當前的首要問題,讓學生了解每個人都會遇到挫折,目的是為了使學生能夠以一種平常心來對接受和對待挫折,不是任何人或社會對自己的不公平待遇。讓學生了解產生挫折的原因,可以幫助學生分析自身遇到的挫折,從而找出有效方法解決或幫助他人解決。
教學重點
“挫折為什么是難以避免的”是本框的教學重點。現在的青少年生活條件比較優越,而且在家里也是倍受寵愛,因此容易造成青少年一些錯誤的認識:人生的旅途會事事順利,暢行無阻。因此這個問題就顯得很重要,講好這個問題也為后面內容的講解打好了基礎。
教學過程
導入 新課
(投影):
1、有位學生,在小學時學習成績一直很好,他自己也很喜歡學習。小學老師經常表揚他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成績。但上了中學后,他發現自己的學習成績明顯下滑,考試成績常常排在20名之外,這令他非常惶恐,父母也因他的成績問題常責備他。他漸漸地對各種考試感到害怕。
2、放學了,一個學生常常磨磨蹭蹭不愿回家。后來老師了解發現,原來這個學生的父母離婚了,冷冷清清的家庭令他難受。
3、有個女生被同學懷疑偷了錢包,自感委屈難當,百口難辯,結果以自殺來表示自己的清白。
(提問):這三則材料說明了什么問題?
(學生回答,老師總結):略
這節課我們共同來學習:“人生難免有挫折”這一課。
講授新課
一、人生難免有挫折(板書)
哪位同學能談談你是如何理解挫折一詞的?
1、什么是挫折(板書)
(學生談對挫折的理解)
“挫折”一詞,在我國古代最初是用以表明戰爭中的失利。
挫折指人們在物質或精神方面的愿望,受到阻礙或中斷的狀況。(板書)
例如農民會遇到自然災害而顆粒無收,工人會因為企業經營困難而下崗,機關干部也會面臨精簡機構而裁員,我們青少年也可能會在學習成績、升學考試、同學關系、身體健康等問題遇到挫折。
(提問):是不是只有平凡的人才會遇到挫折?你能否舉例說明?
(生答):略
順境、成功并不是永遠圍繞在偉人、名人的身旁:孔子從小生活貧寒,但他孜孜不倦地求學,最終成為著名的教育學家。蒲松齡文采過人,滿腹經綸,但在科舉考試中屢屢落第。面對打擊,他并未悲觀,怨天尤人,而是立志寫一部“孤憤之書“,遂有《聊齋志異》這部流芳百世的佳作。還有屈原、貝多芬、張海迪、鄧小平等偉人,無不是經歷了種種坎坷、磨難和挫折。
2、任何人都會遇到困難和挫折(板書)
世界上不存在沒有遇到困難的人,我們節假日說的“萬事如意”“心想事成”等,都反映出人們的美好祝愿。因此,挫折、困難是普遍存在的,任何人都無法避免。
(談一談):你印象最深刻的挫折是哪一次?原因是什么?
(生答):略
從剛才同學們的談話中可以看出,造成挫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人們不可能完全避開這些因素或不讓這些因素發生作用,這就決定挫折是難以避免的。
3、造成挫折的因素(板書)
造成挫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可分為自然因素、社會因素、家庭和學校因素以及個人因素。
(1)、自然因素(板書)
圖片:——洪水、地震、沙漠化等。
沙塵暴 洪水沖壞德國的鐵路 洪水
(錄像)——1998年特大洪水、地震造成的危害。
這些自然災害都會給人們帶來不可避免的創傷和挫折。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人們對自然的認識會越來越深刻,我們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會越來越強,但是要想完全避免是不可能的。
(2)、社會因素(板書)
圖片:9·11事件、巴以沖突
9·11事件 9·11事件 巴以沖突中死去的嬰兒
戰爭給人民、社會、國家帶來的危害相當大,因此和平一直是當今世界兩大主旋律之一。親人在戰爭中離去,對生者是精神上的痛苦。平民在戰爭中受傷,是肉體和精神的雙重痛苦。還有的人是由于受到政治、宗教等社會因素慘遭迫害。大詩人屈原,受到貴族保守集團的反對,改革終遭失敗,被流放到沅湘流域,最后在悲憤憂郁中自投汨羅江而死。哥白尼、布魯諾為堅持真理,被教會視為異端邪說,布魯諾被活活燒死。這些都是社會因素造成的挫折。
(3)、家庭和學校因素(板書)
包括家庭變故、教育不當,造成青少年心理上的緊張、焦慮、恐慌和失落。
學生可以談談家庭和學校給自己帶來了哪些挫折和不適?
(學生討論)略。
(4)、個人因素(板書)
個人因素是指個人的生理和心理因素。
請同學談一談個人會有哪些因素產生挫折因素?
學生:略
同學們談到了體力、智力、外貌以及生理缺陷等方面會對個人產生挫折心理,除此之外,個人的知識和能力,對自己估計不當、期望值過高,意志薄弱,情緒不穩定等也會導致個人的挫折心理。
小結
通過分析,我們了解了造成挫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且心理不健康的人更容易產生挫折心理。因此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認真分析出挫折的原因,用正確的態度和方法面對挫折,經受考驗。
人生難免有挫折 教案 篇3
第五課:讓挫折豐富我們的人生
第一框“人生難免有挫折”
――主要內容:什么是挫折,為什么會有挫折,以及由此產生的三種不同結果。
--幫助同學認識到挫折是不可避免的
--幫助同學理解應該以什么態度面對挫折。
第二框“挫折面前也從容”
――主要介紹一些怎樣戰勝挫折的有效方法
――怎么應對挫折
第六課:為堅強喝彩
第一框“讓我們選擇堅強”
――主要介紹堅強意志的表現、堅強意志的作用
--提供參照和榜樣、誘導自覺的意志品質鍛煉
第二框“鋼鐵是這樣煉成的”
――主要是告訴學生一些怎樣磨煉堅強意志的方法。
四、設計思路
第五課設計
教學目標:幫助學生認識到挫折的不可避免性
理解挫折的二元作用
提高善待自己抗挫折能力
教學方法:討論歸納體悟
教學準備:1、學生演講內容為課文相關主題
2、教師查找相關圖片、事例
教學環節:一、課前演講(事先布置,同課文主題)――同學評論――教師點評
二、從演講和評論引入課題,進入教學
(一)出示材料,閱讀討論
1、材料一,討論: ①、對上述案例有何看法? ②、如果是“我”,會如何處理?
--意在引起注意,認識到挫折無處不在,很多看來很嚴重的事,可能換個時間、方式,或在他人看來就會是件小事,甚至是可笑的事,所以事到臨頭,不必驚慌
• 2、材料二,討論:①、經理基于的理由可能是什么? ②、如果是“我”,會自殺嗎?為什么?
--意在幫助學生理解:對待挫折要有良好的心態,如果處理不好,對自己和他人都會造成很大的傷害。
• 3、材料三,討論:①、如果是“我”,會是怎樣的人生軌跡?
• ②、主人公坎坷的人生與最終的成功說明了什么問題? ③、結合1、2的案例,“我”有什么想法?
--認識到“客觀事實-主觀思維-行為后果”三者中,“客觀事實”無法改變,要想“行為后果”盡可能好的話,只有正視和改變“主觀思維”
• (二)關注自身,加深體驗
1、交流:自己的一次挫折體驗,以及解決方法。(教師板書記錄)
2、討論:“我”可有類似體驗,如何解決的
3、互助:羅列“很受傷” 或容易“受傷”的事,小組討論如何解決
4、歸納:“我”的啟發、面對挫折的常規做法例如心態、方法等等
--意在感受他人受挫和面對挫折的心理,反思自己對挫折的理解和解決方式,給自己提供參照、提高對挫折的耐受性。
(三)、歸納總結,提高認識
1、引導學生歸納(二)中所提到的有效方法
2、如何求助、求助途徑
3、引導歸納(二)中討論觸及的不同的心態、思維方式面對挫折會有不同的態度,從而有不同的結果,總結應該以怎樣的心態面對挫折
--意在鼓勵學生勇敢地面對挫折
--要注意的是:對學生一些怯懦、消極的方法要予以理解,肯定“在某些時候”退卻并非壞事。對積極樂觀的同學,也不可一味鼓勵往前沖,其實很多時候明知不可為,還是該退且退。
三,教師小結,結束課題
第六課 《為堅強喝彩》
教學目標:幫助同學理解堅強意志對成功的促進作用
提高意志品質鍛煉的信心和能力
教學方法:討論歸納體悟
教學準備:1、學生演講內容為課文相關主題
2、教師查找相關圖片、事例
教學環節:
一、課前演講(事先布置,同課文主題)
同學評論
教師點評
二、從演講和評論引入課題,進入教學
(一)、討論思考
“慷慨就義易,從容赴難難”的意思、道理所在(易在何處,難在哪里)、“我”的理解、列舉事例
--意在幫助同學理解:堅忍的、長期的堅持和信心需要更為堅定的信念和堅強的意志,更難更令人感動。
--成功路上更需要這種品質
(二)生活體驗
1、調查:能堅持查字典、預習、復習、提問、訂正(基本要求,完成不難)的同學。
2、討論:
• 如果堅持完成這些要求的好處(現身說法)
• 為什么不能(沒有)堅持下來?對自己的影響
• 如何才能繼續堅持?
--引導認識堅強的意志品質并不神秘,不難做到,很有好處,提高信心。
(三)榜樣示范
1、閱讀p73-74材料,討論給出的問題
2、閱讀p77圖片,列舉同樣偉大的、卓有成就的偉人名家,討論他們的共性
3、身邊的人身上可有這種共性,在哪方面取得了什么成績,有何啟發
--明確:堅強的意志對成功至關重要
(四)實踐思考
1、列舉自己長期、短期目標
2、反思目標達成情況
3、思考影響目標達成的自身的弱點
4、計劃如何克服弱點達成目標
• (五)作業:修改(四)并書面化
三、教師歸納、祝福、結束課題
五、備課反思
1、教材與現實是有距離的
2、專家與教師是有距離的
3、教師與學生是有距離的
4、思品課要想抓住學生,影響學生,尤其需要研究學生。
5、思品課要更多關注自身、關注現實、關注社會。不可就事論事,“小課堂大社會”不會過時
人生難免有挫折 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
通過學習懂得任何人都會遇到挫折,世界上不存在沒有遇到挫折的人,“萬事如意、心想事成”只不過是人們的良好愿望而已。使學生了解造成挫折的多種因素,幫助學生學會遇到挫折時,能夠正確分析造成挫折的原因。
過程與方法
通過幾個挫折情景的展示,讓學生體會什么是挫折?并結合自己的實際談談所遇到的困難、挫折,加深學生對挫折的理解。通過列舉名人、偉人的事跡,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任何人都會遇到困難和挫折,人生難免有挫折。教會學生分析。通過一些圖片使學生從直觀上認識造成挫折的原因,對自己遇到的挫折能正確找到原因。
思想覺悟目標
當前青少年的耐挫力心理很弱,普遍引起全社會的重視,加強青少年耐挫心理的教育是當前的首要問題,讓學生了解每個人都會遇到挫折,目的是為了使學生能夠以一種平常心來對接受和對待挫折,不是任何人或社會對自己的不公平待遇。讓學生了解產生挫折的原因,可以幫助學生分析自身遇到的挫折,從而找出有效方法解決或幫助他人解決。
教學重點
“挫折為什么是難以避免的”是本框的教學重點。現在的青少年生活條件比較優越,而且在家里也是倍受寵愛,因此容易造成青少年一些錯誤的認識:人生的旅途會事事順利,暢行無阻。因此這個問題就顯得很重要,講好這個問題也為后面內容的講解打好了基礎。
教學過程
導入 新課
(投影):
1、有位學生,在小學時學習成績一直很好,他自己也很喜歡學習。小學老師經常表揚他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成績。但上了中學后,他發現自己的學習成績明顯下滑,考試成績常常排在20名之外,這令他非常惶恐,父母也因他的成績問題常責備他。他漸漸地對各種考試感到害怕。
2、放學了,一個學生常常磨磨蹭蹭不愿回家。后來老師了解發現,原來這個學生的父母離婚了,冷冷清清的家庭令他難受。
3、有個女生被同學懷疑偷了錢包,自感委屈難當,百口難辯,結果以自殺來表示自己的清白。
(提問):這三則材料說明了什么問題?
(學生回答,老師總結):略
這節課我們共同來學習:“人生難免有挫折”這一課。
講授新課
一、人生難免有挫折(板書)
哪位同學能談談你是如何理解挫折一詞的?
1、什么是挫折(板書)
(學生談對挫折的理解)
“挫折”一詞,在我國古代最初是用以表明戰爭中的失利。
挫折指人們在物質或精神方面的愿望,受到阻礙或中斷的狀況。(板書)
例如農民會遇到自然災害而顆粒無收,工人會因為企業經營困難而下崗,機關干部也會面臨精簡機構而裁員,我們青少年也可能會在學習成績、升學考試、同學關系、身體健康等問題遇到挫折。
(提問):是不是只有平凡的人才會遇到挫折?你能否舉例說明?
(生答):略
順境、成功并不是永遠圍繞在偉人、名人的身旁:孔子從小生活貧寒,但他孜孜不倦地求學,最終成為著名的教育學家。蒲松齡文采過人,滿腹經綸,但在科舉考試中屢屢落第。面對打擊,他并未悲觀,怨天尤人,而是立志寫一部“孤憤之書“,遂有《聊齋志異》這部流芳百世的佳作。還有屈原、貝多芬、張海迪、鄧小平等偉人,無不是經歷了種種坎坷、磨難和挫折。
2、任何人都會遇到困難和挫折(板書)
世界上不存在沒有遇到困難的人,我們節假日說的“萬事如意”“心想事成”等,都反映出人們的美好祝愿。因此,挫折、困難是普遍存在的,任何人都無法避免。
(談一談):你印象最深刻的挫折是哪一次?原因是什么?
(生答):略
從剛才同學們的談話中可以看出,造成挫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人們不可能完全避開這些因素或不讓這些因素發生作用,這就決定挫折是難以避免的。
3、造成挫折的因素(板書)
造成挫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可分為自然因素、社會因素、家庭和學校因素以及個人因素。
(1)、自然因素(板書)
圖片:——洪水、地震、沙漠化等。
沙塵暴 洪水沖壞德國的鐵路 洪水
(錄像)——1998年特大洪水、地震造成的危害。
這些自然災害都會給人們帶來不可避免的創傷和挫折。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人們對自然的認識會越來越深刻,我們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會越來越強,但是要想完全避免是不可能的。
(2)、社會因素(板書)
圖片:9·11事件、巴以沖突
9·11事件 9·11事件 巴以沖突中死去的嬰兒
戰爭給人民、社會、國家帶來的危害相當大,因此和平一直是當今世界兩大主旋律之一。親人在戰爭中離去,對生者是精神上的痛苦。平民在戰爭中受傷,是肉體和精神的雙重痛苦。還有的人是由于受到政治、宗教等社會因素慘遭迫害。大詩人屈原,受到貴族保守集團的反對,改革終遭失敗,被流放到沅湘流域,最后在悲憤憂郁中自投汨羅江而死。哥白尼、布魯諾為堅持真理,被教會視為異端邪說,布魯諾被活活燒死。這些都是社會因素造成的挫折。
(3)、家庭和學校因素(板書)
包括家庭變故、教育不當,造成青少年心理上的緊張、焦慮、恐慌和失落。
學生可以談談家庭和學校給自己帶來了哪些挫折和不適?
(學生討論)略。
(4)、個人因素(板書)
個人因素是指個人的生理和心理因素。
請同學談一談個人會有哪些因素產生挫折因素?
學生:略
同學們談到了體力、智力、外貌以及生理缺陷等方面會對個人產生挫折心理,除此之外,個人的知識和能力,對自己估計不當、期望值過高,意志薄弱,情緒不穩定等也會導致個人的挫折心理。
小結
通過分析,我們了解了造成挫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且心理不健康的人更容易產生挫折心理。因此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認真分析出挫折的原因,用正確的態度和方法面對挫折,經受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