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改下對數學教學的思考
教師在指導學生掌握合作學習方法時更要把握合作契機,當學生感到獨立思考出現障礙時,解決總是方法多樣時,知識需要拓展時,憑一個人的力量難以很好的完成任務時,最能激發起學生合作學習的欲望。如教“教我長高了”活動課,教師給每個小組提供了一根長繩,一把尺,一卷皮尺,要求小組合作,量出每個同學的身高,并作好記錄,貼在黑板上,然后全班合作交流,制成一張全班同學的身高流計圖。最后,教師又提出一個開放性的有價值的問題:能用這些工具測出你喜歡的人或物的高度嗎?教室里頓時沸騰了:“有的兩人合作測教室的門高、黑板高、長、寬,有的請聽課教師合作,測教師的身高,兩臂伸展的長度,學生整個活動中都運用了合作,且情緒高漲,配合默契。
合作學習為學生創造了動手、動腦、動口、的機會,教師的幫助,同組的互助,組間的競爭以極大地吸引每個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習的興趣,讓每個孩子都真正喜歡數學課。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痹跀祵W教學中,注重學習方式的指導,讓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貫穿課堂始終,人人動手操作,個個動腦思考,真正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宏觀上注重調動學生群體極大化,微觀上注重調動學生各種器官的極大化。讓每個學生在課堂上動起來。自己去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將教學過程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過程。
當新課程方案確定之后,教學必須適應新要求,必須不斷地自身調節,以區別課程目標。教師只有轉變觀念,不斷更新知識,不斷地進行教學行為研究,才能使數學教學產生實質性的變化,當然,這也是一個不斷反思努力實踐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