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數學教學工作反思
工作已經7年了,從初一教到高三,每年都是新的東西。它讓我對使我的思考和嘗試缺少了實踐的機會。在高中的三年中聽課確實有收獲,雖做班主任,繁忙也不能作為理由使自己得到安慰。高一聽張海志老師的課,對教課有了一些靈活;高二聽張志剛老師的課,多了一份認真細致;高三聽石贏成老師的課,教課多了一份邏輯和目的;從師傅彭雷老師處,知道知識要講明白,清晰。但時間短,都沒有學到其精髓。上課時雖有博采眾長的想法,但形成自己的教風對教師來說才能不斷進步。再接高三讓我對知識多了一些熟悉和一些更深刻的理解,但仍然存在著不足。一年來我也對自己這7年的教學進行了很多思考
(1)無論是聽評課還是平時的上課,我已經擺正心態,明確學生是在不同教育、社會和文化背景中成長起來的,并且我清楚自己的學生是什么樣的。因此我們只能改變我自己。我盡量應用有限的時間和機會來了解學生,尊重和承認每個學生的個性和價值,盡可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相信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給所有學生提供公平和完整的學習數學的機會。
(2)能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長,知道學生在學習中會運用不同的方法。在設計教學時,考慮學生能力、興趣、思維等多方面的不同特點,據此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注重分層次教學和因材施教。努力防止學生掉隊,保證每個學生都有進步。讓學生在激勵的氛圍中成長。
(3)不斷反思如何改變教學,以適應學生已有的技能和經驗;反思如何樹立學生信心,鼓勵學生學會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明白數學有助于智力發展,數學在未來生活中將起重要作用。善于通過觀察、談話、互動式等形式及時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思想變化,及時適當調整課程和教學策略,提高教學質量。
充分認識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自己多嘗試著去觀察對比、實驗操作、分析思考,親身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掌握數學知識和發展變化規律。“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教學將不斷讓位于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教師是學生的朋友,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而不是長官,不是警察,也不是裁判員。教師應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尊重學生,滿足學生的表現欲望。
(4)經常對教學進行自我反思,緊跟數學發展的最新形勢,不斷學習新的數學知識,明確教學反思是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不斷對各種教育觀念、言論資料和現象進行優劣比較、價值判斷或提出改進意見。
對自己的數學教學進行經常性的自我回顧與小結,積極探索有效的教學模式,努力完善數學教學。
我總覺得不應該把學生變成儲存罐,知識、規律、題型都*記憶來完成,在講課時,我要做的就是傳授,而不是代他們思考。有這種想法指導,加上我主要教授的班級都是平行班,在復習時基本上都以知識結構為主線,除一些突出的知識點和類型題以組的方式給出。但這種方式也可能會對普通班有利也有弊,在學生沒有完全承認和接納教師時,會出現兩極分化的狀態。
我在教學中也對這種方式有了一些改進,課下給予班里的一些學生特別的任務,在問題解答時給予規律的啟發。課下持續的嚴格督促學生提前完成任務,課上要多數學生積極參與,多給學生反思和消化的時間。題目除按知識分類外,應嘗試以題組的方式給出。針對這些問題,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不斷更新彌補自己的不足,爭取突破自己的現狀形成自己的教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