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的教學反思
5.隊旗的組合圖形實例的教學,讓學生實踐分塊、加減及割補的方法。6.練習新知,自主選擇不同難度的進行練習。
7.交流練習、集體訂正。
8.課堂小結,并向學生介紹自主學習平臺的使用,使學習的時間與空間都向課堂以外作出延伸。
優點:
1.以風箏這一生活中組合圖形實例導入,能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興趣。同時,更能在展示的時候,使學生初步認識到組合圖形與基本圖形之間的一點聯系。
2.用自主復習(練習舊知)的方式,邊操作邊計算,使學生既完成了舊知的鞏固練習,為接下來作好計算上的必要準備,更用平行四邊形等圖形的推理中的轉換思想作引導與滲透,更為進行求組合圖形的面積作好思想與方法上的準備。
3.在自主舊知復習的終了,教師通過信息技術的合理運用,將所有學生的答題情況匯總,并能根據總體情況及照顧個別學生的特殊情況作出合理的教學調整,因材施教。
4.教師在學生自學新知時,能布置清楚學習的目標、步驟,更有清楚的方法指導、資源的提供,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必要的支撐,使學生有目標、有步驟、有方法、有內容、有素材。
5.通過學生自學,動手試做練習等,讓學生在做中學,充分體驗。匯報自學成果,由學生總結出解決的方法,讓學生在匯報中得到成功的感受,以刺激學生樂于學。
6.隊旗的實踐中,由學生提出分塊解決問題,將數學的學習運用于生活中,也培養了學生的實際運用意識,體驗數學的有用性,但從整個教學過程中,可以發現這也是有限的。
7.練習新知時,自主進行,可以根據學生自己的情況進行不同的內容、層次的學習。
8.在小結時,再次點明自主學習平臺的優勢,鼓勵學生在課后校外等再學習,拓展延伸了學習的時間與空間。
不足與改進設想:
1.在以風箏導入時,語言并不夠生動,在情感方面未能真正起到鼓動,興趣未必能得以很多程度的激發。建議:如果能在教師出示1、2個風箏圖形后,再由學生來介紹個把自己見過或想到的由基本圖形組合而成的風箏形狀,那樣會起到更好的效果,讓材料更貼近學生,更能激發興趣。
2.同樣在導入時,出示風箏圖,但只是簡單地看,而未作合理地利用與分析。建議:如教師能在此作出適當地引導,問“你發現各風箏是由什么圖形組合而成的?”讓學生更鮮明地知道組合圖形與基本圖形的關系。
3.練習新知時,雖然教師采用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進行練習,但是這所有的內容都是開放的,學生對自己的自評能力通常會過高或者過低,如何讓學生真正在這種形式中選擇到適合自己的內容。建議:如果能在這一環節,教師能對學生的練習內容的選擇上起到一定程度的限制,讓學生在一定自由的范圍內進行自主選擇的練習,這樣更能適合每位學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