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四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教案
四、說一說1.小組交流理解p20說一說內容
2、出示小黑板:
“愿愛的陽光灑進每一個貧困的角落,趕走貧病與憂傷。”
“愿每一個受助的人走出困境,每一個給予的人得到心靈的慰藉。”
3、請同學在小組中談感受
4、請同學說一說自己收集的類似名言
5、師:同學們,讓我們都來伸出友愛之手,為我們周圍那些需要幫助的人獻出自己的一份愛。讓我們每個人的愛匯成江河,滋潤所有的心靈。
五、全課總結激發情感 1.再次播放歌曲《愛的奉獻》師生同唱。
2.總結升華:在我們的生活、學習都很順利的時候,我們不要忘了在邊遠、貧困地區的小學生,他們在生活、學習上會遇到很多困難,特別需要我們的愛心、幫助。也許由于我們的愛心,他們就可以和我們一樣坐在教室里上學、讀書,和我們一樣過上正常人的生活。讓我們也為他們獻上一份愛心。
六、布置活動
以小隊為單位,開展一次獻愛心活動。
活動對象:本校、本地區、其他地區的殘疾人或生活有困難的人。
活動形式:寫慰問信,捐送圖書,學習用品等,或幫助他們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
四下品德與社會教案:5、綠色小衛士
教學目標:
1、復習環境污染產生的各種危害,樹立危機意識、環保意識,轉變浪費資源、破壞資源的生活方式。
2、學會從身邊做起,從校園生活做起,人人爭當環境小衛士。
教學重點:
1、教會學生如何對垃圾進行分類,確立一個理念“垃圾是放錯位置的資源”。
2、為“學校垃圾”分類,激發學生的創造力想出方法回收廢棄物。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1、談話,交流各種污染情況
2、師小結,導入新課
二、引入主題
1、談話,引入
2、分類:根據垃圾的用途進行重新分類
(1)討論:你知道垃圾的回收有哪些方式?你是怎么知道的?
(2)小組代表發言
(3)小結:(定位一種思想)垃圾是一種放錯的資源。
三、分組制作
1、師激發學生動手創作
2、師講解創作注意點
3、學生分組創作
4、作品展示,學生簡介創作過程
5、小結
四、延伸拓展
以小組為單位創作環保標語,喚醒社會關注環保。
四下品德與社會教案:6.我們的民風民俗
一、教學目標:
認知:知道我們是個多民族國家,我們有56個民族組成,我們各個民族都有自己的風俗習慣;
情感:我們應該尊重各個民族的風俗習慣;
行為:在日常生活中,學會尊重不同民族的同學與鄰居的風俗習慣。
二、教學準備:
1、師生收集我們身邊有關的民風民俗的資料,查找相關的網站、網址,了解有關信息。
2、教唱歌曲:《大中國》。
三、教學過程:
(一)、激發情感,導入新課。
1、播放歌曲《大中國》
請同學們跟著唱,想想這首歌唱的是什么呢?
(出示56個民族的大照片,貼在黑板上)
教師小結:對,同學們我們都有一個家,名字叫中國,在這個大家庭中住著56個民族,有著13億的兄弟姐妹。各族人民和睦相處,親如一家,共同建設我們祖國而做貢獻。
2、誰來說一說我們是哪個民族?我們班級的大部分同學都是漢族的,你們還知道有哪些少數民族?
3、不同的民族有著不同的風俗習慣呢?誰能舉例說一說呀。
(引導學生從衣著、語言等方面來說)
小結:除了衣著、語言不同,在飲食和居住環境上也有差別。比如:有的少數民族不吃豬肉,有的少數民族居住在帳篷,有的住窯洞等等,不同的民族都有自己的風俗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