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看電視》
一、情境創設引入,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情感內需。
“興趣是學習的老師”。在本課的教學中,上課開始肖老師通過播放學生生活中看電視的片斷,對學生產生強烈的吸引力,從而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產生了學習的情感內需;同時也使得本節課要學習的內容呼之欲出。
二、主題探究體現了“生活性、活動性和開放性”。
生 活是學生品德形成的基礎。肖老師從學生的現實生活出發,又通過“小文看電視的煩惱”這一案例,引起學生的共鳴,使得家長們的意見與孩子們的困惑產生正面的交鋒。此時,肖老師又讓學生交流課前完成的調查內容,了解家長喜愛的電視節目,適時引導學生進行換位思考,通過對話交流,使學生認識到家長所提理由的合理 性,也明白了看電視的好處以及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不僅如此,老師還巧妙地創設了“如果你們喜歡的電視節目跟大人們不一樣,可是剛好這些電視節目又正好同時播放,碰到這種情況你們是怎么解決的?”這一問題情境,讓學生在表達交流中把學會體貼、孝敬父母,學會和父母進行平等的交流、溝通進行內化,從而完成了增情感、明道理、長知識等一系列任務。這樣做既密切聯系了學生的現實生活,讓生活走入課堂,讓學生走入生活,直面生活;同時也避免了純學科化的德育和生硬的說教,使得這節課的教學任務水到渠成。
三、辨析導行、拓展延伸,功在課堂、利在課外。
問 題的延伸即是活動的繼續,也是學習的繼續,帶著問題走出課堂,走進生活,正是學生真正學會生活,感悟生活的開始。肖老師在“辨析導行、拓展延伸”這一環節的教學中,有意識地安排了擬訂協議這一環節,使學生通過辨析,認識獲得升華、行為得到正確地引導。最后,把“與父母簽訂電視協議”作為課后延伸,這樣既可 以讓學生把認識落到實踐上,增強了品德教育的實效性,同時也滲透了誠信教育,培養了學生的法制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