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品德與社會 騰飛的中國教案
主持人乙:隊員們,預防“非典”要靠科學,只有拿起科學的武器,擁有健康的心理才能真正預防“非典”。
主持人甲:對呀!只有依靠科學,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我們才能戰勝“非典”,取得這場殘酷戰爭的勝利。(揭示第四篇章主題)
第四篇章:眾志成城勝”非典”
主持人乙:手挽手,就是不倒的長城,心連心,就是屹立的泰山。全國人民積極行動起來了,筑起了一道堅不可摧的鋼鐵長城。請看錄像:全國人民共抗“非典”
(播放錄像剪輯)
主持人合:全國人民行動了,那么,隊員們,我們這群意氣風發的少先隊員,就讓我們一起手挽手,共同抗擊“非典”吧。
(全體起立,手拉手,圍成一個圈,齊聲高唱歌曲《我們手拉手》)
課后作業:了解公益事業
附: 白衣天使 ——獻給奮戰在抗擊“非典”前沿的醫務工作者
有一種心情叫做感動
危難時刻你挺身而出自告奮勇
令多少人無語凝噎熱血奔涌
有一個成語叫肅然起敬
面對生死抉擇義無返顧
你是和平年代里的真英雄
通常你被稱為白衣天使
更多時候你則是白衣戰士
當一種陌生的疫情突然襲來
你堅守在最前線毫不推辭
舍身忘我無畏無私
把拯救人類生命當作第一天職
這是一個特殊的戰場
沒有硝煙沒有槍響
只有白色的身影在匆匆奔忙
這是一場殘酷的硬仗
罪惡的病魔躲在暗處肆虐
你卻站在明處頑強抵抗
隔著厚厚的口罩和護目鏡
無法看清你疲憊的臉
透過堅毅果斷的肢體語言
仍能時時感受到你的親切與溫暖
“選擇當醫生就會意味著要付出” 你樸實的表白讓人淚流滿面
燕帽白裙已被防護服替代
你輕柔的手勢依然充滿了關愛
在隔離病區的日日夜夜
熬紅的雙眼憧憬著春暖花開
你一句簡潔的話動人心魄
——這里危險,讓我來!
啊,還有什么比死亡的威脅
更能檢驗一個人的靈魂
你以默默奉獻的平凡舉動
凸現著一種崇高的民族精神
采一束圣潔的百合花
衷心感謝新世紀最可愛的人板書設計:(選用)作業設計: 教學反思:(選用)課題:三、騰飛的中國課題3 在世界舞臺上 (第一課時)課時數:一課時教學目標1.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萬隆會議、中國在聯合國合法席位的恢復、中美建交2.能力培養:(1)通過學習新中國重大外交政策,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2)通過中美關系史的學習,培養學生全面辨證分析大國間關系的能力。3.情感的教育與價值觀: 通過了解新中國的外交活動,認識外交工作的復雜性和重要性,培養學生自覺關心時事、關心國家大事的意識,增強對“和平與發展”是世界主題的認識。教學重難點:通過了解新中國的外交活動,認識外交工作的復雜性和重要性,培養學生自覺關心時事、關心國家大事的意識,增強對“和平與發展”是世界主題的認識。教學準備: 多媒體資料,萬隆會議圖片影像教學過程:由圖片《周恩來》導入新課要求學生速讀全文,概括介紹新中國建立后在外交領域取得的重大成就。再讓學生逐一討論,分析各項外交成就的具體內容,教師進行充實、補充并作分析。一、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并試著回答。若出現疑難時,教師再加以指導。應大致包含以下問題:1.什么是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互相尊重領土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周恩來同哪國代表團談話時首次提出這些原則?(印度)2.這些原則是在什么情況下提出來的?(可以分解為以下小題目提問、回答。)a. 新中國剛建立時,奉行什么樣的外交政策?(獨立自主)b. 首先與中國建交的是哪個國家?(蘇聯)c. 當時美國怎樣在外交上對付中國?(采取敵視態度,實行外交孤立政策)3.這些原則的提出有什么意義?(不僅是中國處理對外關系的基本原則,也是國際社會公認的國際關系準則。)若時間允許,可組織學生就“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具體內容”進行“接龍”活動 ,當堂鞏固。 二、萬隆會議由教師或學生講述“克什米爾公主號”事件,了解中國參加萬隆會議的不易。指導學生聽錄音,看課本p85兩幅圖片,了解中國參加萬隆會議的情況。1.萬隆會議概況(可以分解為以下小題目提問、回答。)萬隆會議召開的時間?(1955.4) 地點?(印尼的萬隆) 會議特點?(是一次沒有西方大國參加的國際性會議)會議的主題?(討論共同關心的國際問題和亞非國家的發展問題)會議遇到了什么困難?2.在上述情況下,周恩來作出了什么貢獻?(他提出“求同存異”方針,促進了會議的圓滿成功,也促進了中國與亞非各國的團結合作。)3.學生齊讀小知識:什么是“萬隆精神”?(開闊學生視野)亞非會議所體現出的亞非人民團結一致反對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爭取和維護民族獨立,保衛世界和平,發展各國人民間友誼的精神,被稱為“萬隆精神”。4.動腦筋:周恩來為什么能夠改變萬隆會議的航向?(他堅決執行新中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具有豐富的談判經驗,外交能力出類拔萃,處理重大事情時既能從容不迫、風度翩翩,又能急中生智、靈活應變,及時提出“求同存異”方針,平息了會議中的許多爭論,扭轉了會議航向。)5.補充有關日內瓦會議的圖片材料,進一步體驗周恩來的外交才干和人格魅力。三、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1.教師介紹聯合國創立的簡單經過。2.學生分別介紹“喬的笑”和“五星紅旗第一次在聯合國大廈前升起”兩幅插圖,培養學生的識圖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3.強化基礎知識: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是在何時、什么會議上得到恢復的?(1971年第26屆聯合國大會)4.小議論:中國為什么能夠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你對這件大事有什么感想? 5.討論:中國在聯合國合法席位恢復的重要意義.老師將學生的討論總結補充為以下幾點:①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②通過參加聯合國的活動,增進了中國與世界各國的交流和交往③可以發揮中國作為大國在聯合國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制止大國霸權主義行徑,為發展中國家伸張正義等等。四.中美建交1.指導學生觀察圖片“周恩來迎接尼克松”,穿插周恩來會見尼克松時的一些小故事,突出周恩來杰出的外交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對偉人的崇敬之情。2.復習舊知。讓學生回顧20世紀四五十年代美國干涉中國內政和侵略中國的幾件大事:扶蔣內戰 第七艦隊入侵中國臺灣海峽 侵朝戰火燒至中國東北邊境4. 為什么美國在20世紀70年代初開始調整對華政策?學生答后教師補充:由于美蘇爭霸,美國希望改善與中國的關系,借助中國的力量來牽制蘇聯。4.讓學生結合課件小字及四副圖,了解中美建交的主要經過。培養學生的識圖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及分析概括能力。積極回應 “乒乓外交” 官員交往 握手言和 5.讓學生思考、討論兩個問題: ①從中美聯合公報來看,中美關系中最重要、最敏感的問題是什么?聯系前段時間連戰、宋楚瑜訪問大陸,談談兩岸關系的發展及統一大業的前景。②中美從對抗到和解,給我們什么啟示?(啟示:不同社會制度、不同意識形態和曾長期對抗的國家,可以求同存異,發展友好關系。)總結新課達標測試1955年4月18日至24日,亞非會議在萬隆舉行,故稱萬隆會議。當年,29個亞非國家和地區的代表與會。這是歷史上第一次由亞非國家發起召開的國際會議,會議集中討論了與亞非國家相關的一系列重大問題。 在這次亞非峰會上發表了重要講話,他指出,萬隆會議是亞非民族解放運動的一座重要里程碑,是國際關系史上的一個偉大創舉。從那時起,亞非發展中國家作為一支獨立的新興力量,更加有力地登上了國際舞臺。萬隆會議所確立的處理國家關系的十項原則,為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奠定了重要基礎。會議所倡導的團結、友誼、合作的萬隆精神,成為半個世紀以來激勵廣大發展中國家為實現民族振興和推動人類進步而不懈奮斗的強大動力,有力地推動了亞非國家的聯合自強,促進了世界的和平與發展。(記者陳鶴高 車玉明)萬隆精神的現實意義 中國網 | 時間: 年04 月24 日 | 文章來源:新民晚報 50年前,29個亞非國家首腦聚集印尼歷史名城萬隆,舉行了有史以來第一次沒有西方國家參加的亞非會議。會議確立了著名的萬隆精神。 萬隆精神主要體現在會議公報所確定的十項原則中。十項原則是中印緬等國倡導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發展。十項原則不僅肯定了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 互利等內容,而且還加進了尊重人權和聯合國憲章、承認種族平等和大小國家平等、任何國家不對其他國家施加壓力,通過談判等和平方法來解決國際爭端等主張。 50年來,世界形勢發生了巨大變化,但是萬隆會議倡導的“團結、平等、合作”的精神,仍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當前,有兩種國際政治經濟秩序觀,即霸權主義的秩序觀和發展中國家主張的秩序觀。霸權主義意欲建立的世界秩序,與以十項原則和聯合國憲章基本宗旨為基礎建立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有著根本的區別。這種區別集中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是國家不分大小、強弱和貧富都是國際社會平等的一員,還是超級大國能以大欺小,以強凌弱,侵犯別國的主權,干涉別國的內政? 其二,是用和平方式來解決國與國之間的爭端,還是窮兵黷武,動輒“先發制人”,對別國進行軍事打擊? 其三,在當今時代,世界大事究竟是誰說了算?是超級大國,還是聯合國?是朝世界多極化的方向發展,還是超級大國一極主宰世界? 其四,是各國人民都有選擇自己政治制度和發展道路的權利,還是超級大國按自己的模式改造別的國家?是維護世界文明的多樣化,還是把自己的價值觀念強加于人? 其五,是建立國際間的互信、互利、平等、協作的安全觀,維護所有主權國家的普遍安全,還是只追求自己的“絕對安全”,把自己國家的安全建立在損害他國安全的基礎之上? 其六,保障各國享有平等發展的權利,還是發達國家只顧自家私利,只從發展中國家謀取資源、市場和利潤? 今天重溫萬隆精神,正是由于它有著蓬勃的生命力和現實指導意義。板書設計:(選用)作業設計: 教學反思:(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