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品德與社會 騰飛的中國教案
1993年9月,中國申奧代表團淚灑蒙特卡羅。民意調查中,“環境污染嚴重”位居申奧失敗原因的前三位,而在“北京應改進 的幾個方面”一欄里,有57%的市民認為治理環境污染已刻不容緩。
要改善北京的大氣環境質量,最主要的一條就是逐步減少燃煤量,提高優質能源在北京能源結構中的比重。這一點,市委、市政府的領導們早有共識。
1983年10月,引華北油田天然氣進北京工程正式立項。1985年,市政府投資1億多元,修建了90多公里長的輸管線。1987年,清潔、無毒的燃氣——天然氣進入了京城。
1992年,市政府再次投資1億多元,建成華北油田天然氣長輸管線復線。日供氣能力從26萬立方米增加到40萬立方米,供氣范圍已達到180平方公里。
但隨著北京用戶的快速遞增,華北油田的天然氣已不能滿足北京的需求。
怎么辦?決策者們又將眼光投向蘊藏量極為豐富的陜甘寧大氣田。
引陜甘寧天然氣進京,真是一個壯舉。因為其浩大的工程量及施工艱難程度,稱得上是今日的“蜀道”:長900公里、直徑600毫米的輸氣管線經陜西、山西、河北三省,跨越黃河等大型河流五處,中小河流140處,穿越鐵路20處,公路據處,不少地段為山地、峽谷、高原,地形及地質構造極為復雜。
盡管這一工程難度很大,但為了讓北京天更藍、云更白,施工者們還是克服了重重困難。xx年,16.5億立方米的天然氣源源不斷地輸入北京。城區使用天然氣供暖的面積達到4000多萬平方米,用戶133萬戶,占城區供暖面積的四分之一。
由于供熱過程中普遍采取了天然氣代替燃煤的措施,所以,雖然xx年-xx年新增集中供熱面積達到了創紀錄的800多萬平方米,但是改燒天然氣后的這個冬天變干凈了。京城上空的“污罩”現象已經好多了。
根據《北京城市總體規劃》的要求,xx年從外地調入北京的天然氣總量將達到30億立方米以上,三環路以內將基本變成無煤區。相信到那時,賈老師再帶著兒子爬上“鬼見愁”時,一定能眺望到自己的家。板書設計:(選用)作業設計: 教學反思:(選用)課題:三、騰飛的中國課題1 春天的故事 2.按滿手印的契約課時數:一課時教學目標認知: 1.知道改革開放給祖國帶來新氣象,祖國社會主義建設成就輝煌。 2.知道鄧小平是我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 3.了解我國下一步的宏偉目標,知道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是一項艱巨的任務,青少年一代肩負著重任。情感: 1.為祖國改革開放以來所取得的偉大成就感到欣喜和自豪。 2.為自己將要肩負起實現祖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任感到興奮和鼓舞。教學重難點:知道改革開放給祖國帶來新氣象教學準備: 多媒體資料教學過程:師:簡單地介紹一下“改革開放”的時間及其歷史背景“十一屆三中全會” “1978年底”師:同學們大都出生在改革開放以后的87年、88年,對改革開放以前的情況不太了解。因此請學生們事先去調查一下:改革開放前農村的生產生活狀況。現在請同學們交流一下。生:楊捷、胡嘉慧師:教師出示“材料1”(目的:引導學生根據所給材料及問題,運用自己已經掌握的知識展開討論,從而得出改革的目的和作用)師:小崗村出現了什么問題?生:師:小崗村為什么會出現這個問題?生:師:的確如此,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大鍋飯” (“大鍋飯”——“平均主義”——“勞動效率”) (“磨洋工”——“混日子”——“養懶漢”)師:這個問題將給小崗村帶來什么樣的后果?生:師:這種狀況有利于我國經濟建設的發展嗎?生:師:那么,請同學們開動腦筋,各抒己見,假如你是小崗村的村長,你將采取哪些措施(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要求:辦法+原因)(競爭、獎勵、懲罰、分田等)(教師的作用就是引導、組織和作出適當評價)生:學生討論、發表自己的建議、主張或意見教師引導學生最終會想到“承包”、“大包干”、“分田到戶”等師:其實,同學們提出的種種方法就是對以前的一種改革、一種革新。改革就是為了把這些不好的東西除掉,使經濟能夠健康發展。請同學們仔細閱讀p27頁,找出“改革的目的”是什么?師、生:歸納、總結并得出結論(個人吃集體的大鍋飯,集體又吃國家的大鍋飯。由于當時物資匱乏,國家不得不采取使用“糧票”等票證的方式保證每一個人都能生存下來。)(小崗村村民本來可以通過自己的勞動獲得一定的收成,但是這種體制卻扼殺了他們生產的積極性,沒有發揮他們的能動性)一、改革開放的目的和作用:(板書)1、改革的目的:(板書)從根本上破除那些束縛我國經濟發展的東西,使我國的經濟呈現出活力。師:那么,束縛我國經濟發展的“東西”到底指的是什么呢? (體制、模式、觀念、形式、做法等)生:師:落后的“生產關系”——這個知識我們以后再講師:如果這項改革是成功的,那么這項改革就一定會使我國的經濟出現活力,推動社會進一步發展與進步。出示“材料2”(目的:通過實實在在的事例進一步證明學生和教師的想法)生:師:黨中央及時把小崗村的經驗推廣到全國,中華大地發生了歷史性的巨大變化——xx年全國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已經達到900美元,人民生活已經從“溫飽”跨入了“小康”;上海市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已經達到4500美元,人民生活邁入了中等發達國家(地區)的水平。作為新中國一個細胞的你們家,你們家在生活方面出現了那些喜人的變化?(教師組織學生發言,并將學生所講的內容概括寫在黑板上,最后做一下總結)(吃、穿、住、用、行等方面)生:師:總結:如今俺農民的日子,如同吃著甘蔗上樓梯——步步高、節節甜、一年更比一年好;如今咱市民的日子,就好比那芝麻開花,步步高;如今咱城市的變化,就好比藤上葡萄,一嘟嚕連著一嘟嚕,一串串挨著一串串,說也說不盡。這就說明了:改革使人民生活上了一個大臺階,除了人民生活的變化,改革還帶來了哪些方面的變化呢?我們一起來總結一下“改革的作用”。2、 改革的作用:(板書)改革是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師:這里請各位同學注意,改革是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而非根本動力。那么,什么是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呢?這個問題我們以后再講。(1)人民生活水平上了一個大臺階師:(略)(2)經濟建設上了一個大臺階師:出示“圖表一”(1978年到xx年的中國國民生產總值(gdp),請同學們給老師分析我國gdp曲線變化說明了什么?)(3)綜合國力上了一個大臺階師:請搜集資料的同學從不同角度發言一滴水可以折射出五彩的世界,一個小小方面同樣可以反映出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增強生:學生甲:從“外交”的角度談“綜合國力”的增強 李良(港澳回歸、電話外交、伙伴關系、聯合國安理會)學生乙:從“科技”的角度談“綜合國力”的增強 于越(居于發展中國家的前列,在某些領域一枝獨秀)學生丙:從“體育”的角度談“綜合國力”的增強 顧焦嬌(悉尼奧運會、釜山亞運會、xx年奧運會的舉辦權)學生丁:從“教育”的角度談“綜合國力”的增強 夏自卿(漢語托福、中美留學生持平)學生戊:從“民族凝聚力”的角度談“綜合國力”的增強 成曉龍(反對、團結在以為同志核心、98年抗洪時綱澳臺同胞表現)學生庚:從“經濟”的角度談“綜合國力”的增強 丁宇婷(gdp躍居世界第六位、上海已經連續十年保持兩位數增長等)(教師組織學生發言,最后做一下總結)師:然而,逐漸擺脫貧困走向富裕的小崗人又遇到了新問題,那就是:隨著農業生產能量的極大釋放,農產品似乎在一夜之間堆積如山,賣糧難、賣菜難的抱怨此起彼伏。出示“材料3”(目的:組織學生討論“賣難”問題)師:小崗村又出現了什么新問題?生:師:為什么小崗村會出現“賣難”的問題呢?生:師:請同學們開動腦筋,各抒己見,假如你是小崗村村民,你準備采取哪些措施(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教師引導學生將解決問題的辦法靠近“開放”)生:師:其實這就是一個市場問題 小崗村市場—鳳陽縣市場—安徽省市場—全國市場—全球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