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場所的文明》
【課前準備】
1、學生搜集相關文明標志,并以圖片或卡片的形式展現出來。
2、教師全面了解各種各樣的文明禮貌標志,適當搜集一些本地方不常見的和學生不太熟悉的文明標志,以及一些不同語言的標志。
3、教師制作結構型交互式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情景導入,引出主題
1、播放課件,引出主題(課件:破壞公用電話,破壞路燈,等有關圖片)
思考:從剛才的圖片中,你看到了什么?這些行為會產生什么樣的后果和危害?
2、討論,交流
3、師生共同小結,引出主題
圖片-----出示教師收集的破壞公共設施的相關圖片情景。
通過圖片的播放,創設輕松的學習氛圍,激活學生的情感,為下面的學習打下基礎。
二、出示公共設施破壞視頻
1 、出示垃圾桶被破壞視頻,讓學生仔細觀看視頻。
2、引發學生思考,解決方法。
出示教師收集的破壞垃圾桶的視頻。
教學環節二:教師事先收集生活中典型的不文明視頻,有利于拓展學生空間,體現了教學彈性化,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活動。
三、學法知法
1、學習有關《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有關規定
2、討論:
(1)生活中遇到過哪些破壞公共設施的設施,你會怎么做?
(2)說說自己身邊的文明行為。
出示破壞公共設施被迫壞的flash動畫,將受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有關規定處罰。
通過flash動畫展示,讓學生了解法律相關知識,從而學法知法。
四、遵守公共道德
1、出示圖片,引發思考,圖中行為對嗎?如果不對錯在哪兒?
2、交流匯報。
3、引發學生反思:你有過這樣的行為嗎?
4、想象延伸:
(1)如果大家都不遵守公共道德,我們的生活會怎樣呢?
(2)播放視頻,迎奧運,講文明,樹新風。從我做起,我該怎么做!
圖片-----出示教師收集的有關文明方面的行為情景。讓學生來判斷。
flash動畫----迎奧運,講文明,樹新風。
通過這個環節的設置,重在發展學生的反思能力及批判精神,引導學生實事求是,知錯就改。
通過動畫培養學生從我做起,做一個講文明的孩子!
教學說明
本課教材根據《浙江省基礎教育地方課程標準》內容綱要“公民道德教育”模板中“學會尊重和幫助弱勢群體”的條目編寫。本課教材將主題集中在殘疾人身上,并以尊重、幫助殘疾人為主題。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i.知識目標:讓學生了解身邊哪些人是屬于殘疾人,懂得身體殘疾的人學習、生活和勞動都不方便,需要大家的尊重和幫助。
2.技能目標:使學生初步掌握多渠道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自主體驗、懂得合作交流、敢于表達評價等基本能力。
3.情感目標:通過學習,產生一種能設身處地地為殘疾人著想,做到尊重殘疾人,樂意幫助殘疾人解決困難的思想情感。
教學流程
一、預設情境,激發情感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游戲嗎?這節課我們就來做幾個游戲。
【好奇、好玩是孩子們的天性。巧妙設計一些游戲,留下一些懸念,讓孩子們在快樂中進行學習,讓他們處于輕松、樂學的氛圍之中,有利于調動學習興趣,為進一步的學習做好了心理準備。】
二、創設游戲,體驗感悟
1.宣布游戲規則:整個游戲過程中要保持安靜、聽指揮,積極思考,認真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