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場所的文明》
游戲一:
師:第一個游戲是“蒙眼睛,走一走”,誰愿意上來表演?
(教師有意識地選3個學生蒙上眼睛,要求從講臺桌邊出發,繞教室走一圈,再回到原位)
師:每個同學都把眼睛蒙上,從自己書包里找出數學練習本。
師:請說一說自己的感受。
師:可見,眼睛看不到將會給我們的生活和學習帶來諸多不便。
游戲二:
師:感受了“盲人”學習生活后,我們再來扮演“聾啞人”吧。
(教師準備了一句話,指名一位學生上臺傳達給全班同學)
師:說說你在扮演“聾啞人”表達事情后的感受。
(學生說,略)
師:同桌兩位同學扮演“聾啞人”試著互相交流信息?做“聾啞人”如何?
(學生說,略)
游戲三:
師:下面,請同學們一起試用單臂佩戴紅領巾,并說說感受。
——
小結:是呀,殘疾人的學習生活可真不容易啊!剛才同學們都已經體驗了一個殘疾人的感受,同樣的一件事,可他們付出的卻是幾倍甚至幾十倍的力量。
師:那你們覺得什么是殘疾人?還有哪些人也屬于殘疾人呢?
學生交流后,說一說,
師:這些人就非常需要(學生說“別人的幫助”),需要我們獻出愛心。
(板書課題題:獻出我們的愛心)
【在課堂中,教師有意識地創設游戲情境,引導學生自主參與,給學生足夠的思維與活動空間,不斷地進行信息傳遞,學生的思維一直處于運動之中。在親身體驗“殘疾人”的游戲當中,一顆顆稚嫩的“愛心”不斷的得到提升,這樣便形成了一種無可比擬的、良好的教學效果,為整節課教學目標的達成作了很好的鋪墊。】
三、交流感受,體悟關愛
1.閱讀交流,感受關愛
師引導學生閱讀課本第10頁《特殊學生的平常事》,學生看書后交流。
師:讀了這個真實的故事,你最受感動的是什么?
(學生說,略)
師:我們應該向蔡生成同學學習什么?
(學生說,略)
師:蔡生成同學為什么會覺得很開心?
(學生說,略)
小結:是呀,蔡生成同學真是幸運,能生活在這樣一個好集體中,有這么多關心他愛護他的好老師和好同學。也正是同學和老師的愛心給予了他生活學習的信心和力量,才使他的生活充滿了樂趣!
2.聯系實際,體悟關愛
師:同學們,在你的身邊還有哪些熟悉的殘疾人?他們的生活怎么樣?
(小組交流,做好統計,填寫表格)
師:剛才同學們已經發現了我們的周圍還有很多的殘疾人,并做了統計。那么,請你說平時遇到那些“殘疾人”有困難,你是怎么做的?
(學生各抒己見)
師:當你給予他幫助的時候他怎么樣?你當時的感受是怎樣的?
師:從同學們幫助“殘疾人”的感受中,我們可以知道幫助別人也是一件快樂的事啊!老師真是太感動了!我們班居然有那么多的熱心人!
【體驗、感受是本課教學的主旋律。在課堂中,讓學生自主合作學習,交流感受,這不但能更出色地完成任務,而且有利于同伴間的交流與
溝通,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
四、關注社會,了解政策
師:我們的社會和國家對殘疾人是很關心的,為他們制定了很多優先政策。比如——幻燈出示:
(1)我國憲法中規定:“國家和社會幫助安排盲、聾、啞和其他有殘疾的公民的勞動、生活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