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六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全冊教案3
3、明確學習型家庭的標準,并在家庭里樂于學習。
教學重點:
初步明白終身學習的意義,了解社會上各種類型的教育和培訓機構,體會建立這些機構的意義
教學難點:樹立終身學習的學習觀
教學準備:
1、學生課前調查,完成表格;了解社區里的學習資源;了解當地與國內外其他城市的合作交流情況
調查對象 參加工作以來的學習內容 學習途徑(機構) 參加學習的原因(為什么不在學校學) 學習后的收獲 爸爸 媽媽 爺爺 奶奶 …… 社區里的學習資源 2、教師了解一些典型的事例,以及社會上各種類型的教育培訓機構。
教學過程:
一、 典型事例引入
出示“老人學習電腦的圖片”,請同學們先來看張圖片,這是一位78歲高齡的陳爺爺進入課堂學習電腦。
看到這一現象,你有什么想說的?(活到老,學到老)
二、感知終身學習
1、前幾天,老師請同學們回家調查身邊的人工作以來參與學習的情況,現在,誰來告訴大家,你調查了誰,他(她)參加了什么樣的學習。
2、學生匯報課前調查(主要交流學習內容)。
3、教師:通過調查,我們發現除了我們在學習,我們的爸爸媽媽也在學習,甚至連我們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們也參加了學習,學習可以說已成為人們的基本生活方式了。
4、那么為什么大家在工作以后還要參加各種各樣的學習培訓呢?根據你的調查說說你的發現。
5、小結:是呀,為了工作的需要,為了自身的發展,為了與時俱進,適應時代的潮流,提高生活質量,為了各種各樣的原因,因此現在也提倡終身教育。
6、出示書上第53頁的“知識窗”,了解終身教育及其意義。
三、了解教育培訓機構
1、通過調查,你發現,人們可以通過哪些學習途徑或機構參與各種學習呢?通過學習又能有哪些收獲?(交流匯報)
2、你知道社會上有哪些教育培訓機構?
教師歸納:學歷進修、技能培訓、語言培訓、藝術健身等
3、通過調查,我們發現有的學習只要在自己居住的社區就可以進行,如電腦培訓班等。你知道你所居住的社區還提供了哪些學習資源?
4、除了在社區或其他一些地方可以參與學習,其實很多人則是利用書籍、網絡在家里進行學習的。很多家庭因此被成為學習型家庭。我們學校前幾個學期也開展了學習型家庭的評比,有好幾個家庭被評上了,我們先來聽聽他們在家是怎樣開展學習的。
5、你們認為現在的學習型家庭應該具有什么樣的標準?
6、教師:在建設學習型社會的過程中,人們越來越注重學習。社區、各級機關單位也為人們提供了各種各樣的學習資源,讓人們的生活、學習越來越舒適、方便。為了更好地建設學習型社會許多城市都積極地和國內外各個城市建立了友好關系,進行了廣泛的交流與學習。
(1)學生交流這方面的資料,
(2)某校與德國科保中學的友好交流情況,出示有關圖片。
四、總結揭題
1、總結:隨著社會的發展,學習已經無處不在,整個社會就像是一所“沒有圍墻的學校”。如今學習已成了人們的基本生活方式。也正因為學習人們的工作和生活質量不斷得到了提高。
2、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