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上冊品德與生活全冊教案(鄂教版)
第二課時 設計水果名片
活動要求:
名片設計合理,并且是自己最喜歡的果實。組之間的交流活動。
活動準備:師準備秋天的果實名片。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果實名片導入
2、講解設計果實小名片:根據不同果實的特點(外形、味道、顏色)為自己喜歡的果實設計一張小名片。
3、游戲《你說我猜》。
由一名學生說一種果實的顏色、味道、外形特征,其他同學猜猜果實的名稱。
4、出示22頁下圖,提問:小男孩做的對嗎?你想對他說什么?學生自由交流。
5、游戲《考考你》
教師提問,學生分小組搶答。教師在學生回答的過程中要注意引導學生感受收獲的來之不易和農民伯伯的辛勞。
例1:你知道從春天播種到秋天收獲,農民伯伯經過了哪些辛勤的勞動嗎?
例2:除了插秧,你還知道哪些作物的種植方法?
6、讀兒歌《一粒米》小結:收獲來之不易,我們要懂得珍惜。
課后記:
二(2)班能感受到秋天的美麗,體驗到天氣的變化,繪畫出美麗的秋天
二(4)班了解秋天季節特征,知道秋天是收獲的季節。
二(3)能說出秋天的各種收獲的果實,并為它們做出了“小小身份證”
二(5)對季節的變化充滿了好奇,知道各種果實收獲的來之不易。
二(6)喜歡秋天的美景,知道秋季的季節特征,能畫出美麗的秋天。
二(1)感受到秋的美,學會給水果做“小小身份證”。
教學課題:秋天里的傳統節日
主題目標:
1、通過中秋節的活動,初步了解中秋節的習俗、來歷,感受濃濃的親
與全家團聚的幸福,關愛家人。
2、以重陽節作為切入點,初步養成尊老敬老的意識和行為。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月兒圓,人團圓
活動要求:
1、在班級故事會活動中教師要鼓勵學生盡可能的參與,而不是讓多數
生成為活動的觀賞者。
2、中秋節是全家團圓,合家歡聚的日子,在這個特殊的節日里,教師應提醒學生不要忘了向遠方的親人表示節日的祝福。
活動準備:
1、自編關于月餅的小謎語;了解各地中秋節的風俗習慣。
2、學生了解中秋節的來歷;向家人詢問各地中秋節有哪些風俗習慣。
活動過程:
1、教師唱《月餅歌》學生欣賞歌曲,邊聽邊唱,了解歌曲的來由。
2、學生學唱歌曲,體驗當年小朋友們為爺爺唱歌時的心情。
3、結合歌曲內容,學生交流各自過中秋節的活動和心情。
4、品賞月餅,了解月餅是中秋節最具代表性的食品,它象征著全家團圓,和和美美。
5、老師自編關于月餅的謎語,讓學生猜一猜,并穿插介紹“吃月餅的來歷”讓學生了解一些與月餅有關的知識和經驗。
6、交流:你們知道各地中秋節有哪些風俗習慣嗎?鼓勵學生采用多樣化的交流方式。教師相機講一講海峽兩岸的親人相互思念,盼望團圓的故事。
7、班級故事會:讓學生講講從媽媽那里聽到或其他地方了解到的關于中秋的傳說,如《嫦娥奔月》、《吳剛和桂花樹》、《月餅的來歷》等,引導學生感受中秋節的美好。
第二課時 重陽節 敬老人
活動要求:
創設尊老敬老的各種生活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參與。
活動準備:
學生課前了解敬老節的含義和風俗;了解身邊老人的需要。
活動過程:
1、提問激趣:同學們,你們的家中有老人嗎?你喜歡他們嗎?你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年輕時是做什么工作的?他們現在怎么樣?請大家互相介紹一下吧。
2、尊敬老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大家知道老人節嗎?老人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它是一年中的那一天呢?請說說老人節的含義和風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