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思想品德全冊導學案4(人教版)
相關鏈接
現代社會,文盲不僅僅是指“不識字的人”,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可能有人在某種程度上會成為新的文盲。不會外語、計算機的人,不能與人很好相處、不能與環境協調一致、情感缺失的人,都可能成為21世紀的“文盲”。“掃盲”的目的,并不是單純地使一個不識字的人能夠認識幾個字,而是要使他更好地同他的環境協調一致,更好地理解生活的真正意義,提高他個人的尊嚴,接近他認為有意義的知識源泉,掌握他走向美好生活所需要的實際知識和技術。
許振超,青島港橋吊隊隊長,一位當代產業工人的杰出代表。
上學讀書時的許振超品學兼優,有著考大學、當工程師和科學家的種種憧憬。來到青島港當上裝卸工人后,許振超靠孜孜不倦的學習和兢兢業業的工作,做出不平凡的業績。他原本只有初中文化,卻在幾十個春秋中結合本職工作自修了大學機電專業所有課程,掌握了需要大學畢業科班出身才能駕馭的當代最先進的橋吊操作和修理技術,并帶領他的團隊兩次創造集裝箱裝卸世界紀錄。他的工友稱他為“橋吊專家”,青島港將這一世界紀錄命名為“振超效率”。
許振超的脫穎而出,沒有什么秘訣,用他的話說就是:
“一個人可以沒文憑,但不可以沒知識;可以不進大學殿堂,但不可以不學習。”
“干活不能光用力氣,還要動腦筋;干一行,就要愛一行,精一行。”
“咱當不了科學家,但可以練就一身絕活,做個能工巧匠。”
是什么促使許振超堅持不懈地學習?
他是如何理解學習的?
對你有什么啟發?
在當今社會,終身學習逐漸成為一種生活方式。終身學習,能使我們克服工作中的困難,解決工作中的新問題;滿足我們生存和發展的需要,獲得社會的承認;使我們得到更大的發展空間,更好地實現自身價值;還能充實我們的精神生活,不斷提高生活品質。因此,終身學習既是個人可持續發展的要求,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
相關鏈接
終身學習的含義:通過一個不斷的支持過程來發揮人類的潛能,激勵并使人們有權利去獲得其終身所需的全部知識、價值和技能,并在任何任務、情況和環境中有信心有創造性和愉快地應用它們。
人的可持續發展,主要指既能滿足當時的需要,又能保證其身心和諧、均衡、持久的發展力不受損害的發展。也就是說,謀求肉體與精神的和諧,身心發展的有序、均衡、協調,以保持全面的、長久的、強勁的發展能力。
初中生活即將過去,讓我們一起進行反思和展望:
你在學校生活中學到了什么?
其中對你影響最大的是什么?
你對未來的生活有哪些打算?為此你將作出怎樣的努力?
終身學習,要求我們珍惜在學校學習的機會。在學校學習的過程中,我們不僅掌握了知識,而且增強了獲取知識的能力、自主判斷與選擇的能力,確立了終身學習的觀念,養成了主動學習、持續學習的習慣。
初中畢業以后,無論選擇升學還是就業,都是發展之路。從學校踏入社會后,終身學習將使我們成為一名優秀的勞動者,更將使我們不斷開拓出新的發展天地。終身學習,成就自己美好的未來;人人學習,成就祖國輝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