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思想品德全冊導學案4(人教版)
第二目“同繪小康藍圖”
第二目是第一目內容的邏輯展開。在實現共同理想的過程中,我們國家現在到底進展到什么程度?廣大人民的生活狀況到底如何?目前我國各族人民的奮斗目標是什么?這些就是第二目要具體解答的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人民的生活、國家的現代化建設都發生了我們每一個人都看得見的變化。事實上,這種變化已經深刻地影響了中國和世界的歷史。教材從普通老百姓、國家建設所發生的變化等方面提供了一組真實的材料,設計了探究問題,以利于學生增強切身的感受、體驗、思考,從而引出要講的內容。在探究的基礎上,教材作了概括性的總結:“我們的衣、食、住、行、用等都實現了由貧困到溫飽、再由溫飽到小康的歷史性跨越。”“歷史性跨越”這個詞是很有分量的,為著更好地說明這一點,教材進一步指出:“這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偉大勝利,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上一個新的里程碑。”請教師結合近代以來改革開放前后中國發生的變化引導學生加深體會。同時,請回應到引言中涉及的“小康”內容。
現實生活告訴學生,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還存在這樣或那樣不如人意的地方,總體經濟發展水平不高,社會風氣、思想道德建設、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也有不少有待改進之處。教材從這個方面設計了一個探究活動,引發學生全面了解我國社會的實際情況,從而引起下文。在探究的基礎上,教材指出:“我國現階段達到的小康還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106
我國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僅相當于美國、日本的2.5%,德國、新加坡的3.4%。
xx年,我國人口城市化水平僅為36%,而發達國家已超過75%。
我國第三產業僅占國內生產總值33%,而發達國家已達到60%以上。
在科技投入上,研究與開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遠遠低于發達國家和新興工業化國家;每萬名農業勞動力中從事研究與開發的工程技術人員,不足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1/10。
目前全國農村還有近3000萬人沒有解決溫飽問題,城鎮還有1800多萬人是純收入在最低生活保障線之下的貧困人口。
那么,在基本實現小康目標之后,我國人民的奮斗目標是什么?這就是下文要講的內容。跨入新世紀,我國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的發展階段。從“小康”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這是一個部分質變的階段。在本世紀頭20年,黨領導全國人民,集中力量,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使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可以看出,這是一個經濟、政治、文化全面發展、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的目標。
為了引導學生更好地感受這一全面發展的目標,激發學生對美好未來的向往之情,感受社會主義的青春活力,教材設計了一個探究活動。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是對鄧小平提出的“小康”目標的豐富和發展,是切實可行的。這一目標的實現,我們的祖國將更加繁榮富強,人民的生活將更加幸福美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將進一步顯示出巨大的優越性。可以預見,這一目標的實現將是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過程中一個新的里程碑,是社會主義制度新的偉大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