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思想品德全冊導學案4(人教版)
107“艱苦奮斗精神”
我們窮,底子薄,教育、科學、文化都落后,這就決定了我們還要有一個艱苦奮斗的過程。 ――鄧小平
一個沒有艱苦奮斗精神作支撐的民族,是難以自立自強的;一個沒有艱苦奮斗精神作支撐的國家,是難以發展進步的。 ――
第二目“艱苦創業 與時俱進”
首先從兩代鐵人精神一脈相承而又與時俱進的角度設計了一個探究活動,以引起下文。
教材從人類社會發展歷史這一宏觀的角度立意,指出“人類社會的發展史,就是人類艱苦奮斗的歷史。”艱苦奮斗精神人類社會由低級向高級不斷發展的精神動力。這種艱苦奮斗的精神又集中體現為艱苦創業的精神,人類社會的一切文明成果,無一不是艱苦創業精神的結晶。歷史表明,社會越發展,文明越進步,改造世界的工程也就越艱巨,就越需要發揚艱苦奮斗的精神。艱苦奮斗的精神是與人類社會發展過程同在的。在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艱苦奮斗精神既是一種精神動力也是一種崇高美德。
教材結合孟泰、焦裕祿艱苦奮斗的事跡,設計了一個探究活動,以引導學生對艱苦創業精神的理解,并引起下文。在進行這一探究活動的過程中,請教師多多挖掘體現在孟泰、焦裕祿等人所展示出來的生活態度和精神境界。
在活動探究的基礎上,教材比較詳細地說明了這樣幾層意思:一是艱苦創業,在不同時代有不同的內容;二是艱苦創業精神既是一種崇高的思想境界也是人們成就任何事業不可缺少的精神動力;三是進行現代化建設,要大力倡導和弘揚艱苦創業的精神,尤其是開拓創新的精神。教材關于開拓創新這一點沒有展開,但這是一個重要的方面。
對于中學生來說,發揚艱苦奮斗、艱苦創業精神就是要具有頑強拼搏的精神,保持艱苦樸素的美德,展示出一往無前的勇氣和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為了突出這些,教材設計了一個探究活動。
我國已經基本實現達到了小康水平,但是要鞏固和提高目前達到的小康水平還需要進行長期的艱苦奮斗。對此,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理解。
108
第一,我國仍然處于并將長時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現在達到的小康還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展很不平衡的小康。第二,我國工業化的任務還沒有完成,實現現代化還有很長的距離。第三,我國城鄉二元經濟結構還沒有改變。第四,我國地區差距擴大的趨勢尚未扭轉。第五,貧困人口為數還不少。第六,我國人口總量持續增加,老齡人口比重上升,就業和社會保障壓力增大。第七,我國生態環境、自然資源和經濟社會發展的矛盾日益突出。第八,我國仍然面臨發達國家在經濟科技等方面占優勢的壓力。總起來說,鞏固和提高目前達到的小康水平,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還需要進行長期的艱苦奮斗。
109鄧小平和論述
第十課 選擇希望人生
110第十課框架結構圖
111第十課對應課程標準
一、本課設計意圖
1.本課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理想的含義;理想的重要作用;實現理想的途徑;學習壓力給人帶來的影響,既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緩解學習壓力的有效方法;導致考試焦慮的原因;克服考試焦慮的方法;今天的青少年面臨越來越多的選擇;進行合理選擇的方法和策略;當今時代對青少年的素質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終身學習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