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上冊《太陽系的奧秘》導學案
學生記錄單三:計算利用不同的交通工具去太陽系需要多長時間?
起止地點
乘坐飛機所需要的時間(小時)
乘坐火箭所需要的時間(小時)
乘坐“光速飛船”所需要時間 (秒)
從地球到太陽所需的時間
從海王星到太陽所需的時間
小組代表分別匯報從地球到太陽所需的時間,從海王星到太陽所需的時間,再次從數(shù)值上體會太陽系的龐大。
【設計意圖】以組內分工的形式分別計算乘坐三種不同工具進行旅行需要的時間,既可以提高學生科學計算的能力,又讓他們體會到小組合作的重要性,初步體會太陽系的龐大,并以此激起學生進一步探究的興趣。
8、介紹我國在探索宇宙方面的驕人成績。
神州九號與天宮一號的成功對接畫面,激發(fā)學生探究宇宙奧秘的濃厚興趣。
(三)結束語:
看到中國在太空領域取得這么驕人的成績,我想現(xiàn)在同學的心情一定無比興奮和激動,甚至有很多的同學已經(jīng)樹立起將來成為一名宇航員的夢想,希望同學們努力學習,揭開宇宙的更多秘密。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你一定能實現(xiàn)遨游太空的夢想,來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太空之旅!
教學反思:
首先我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神州九號飛天的視頻,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導入新課,。接著同學們準備好自己的學案,先在小組內進行交流,填寫記錄單,主要讓同學們依據(jù)學案利用課前收集有關太陽系的資料。首先小組內的匯報給每個同學提供發(fā)言的機會,再通過全班的交流取長補短。這種形式,既提高了學生收集資料的能力,也讓學生的合作意識更強。指導閱讀科學在線,向學生介紹 “冥王星被定義為矮行星”,把最新知識介紹給學生,使學生了解人們對事物的不斷探索,并了解最新進展。另外在教學中針對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一些計算機知識,讓學生自己操作找自己介紹的知識,不僅做到了多學科整合,而起加深了學生的印象,一舉兩得。在此環(huán)節(jié)教學是我認為不足之處在于時間緊張,學生交流較少,知識的深度挖掘不夠。在后面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計算行星的體積,給行星按體積排序,在教學中學生不會計算球體的體積,我讓學生看直徑比較體積,降低了難度。另外在教學認識太陽系龐大的一環(huán)節(jié)中,我進行了改進,不讓學生用筆計算,而讓學生使用了計算器,這樣節(jié)約了時間,有利于教學內容的開展。在此環(huán)節(jié)教學的不足是時間不夠用,可能學生只進行較少的計算,我就出示了自己的計算結果,這方面教學有一定欠缺。另外我認為較好的一點是,我對計算數(shù)據(jù)進行了換算,加深學生感受,使學生能更深刻認識太陽系的龐大。
從教學效果來看,學生參與度高,思維活躍,有較強的問題意識,表現(xiàn)出了濃厚的探究興趣。通過這節(jié)課的教學,我感悟到只有做到了“心中有課標,眼中有學生”教學之路才會越走越寬,才會收獲意外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