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閱讀活動:小熊的帽子
設計思路:
小熊找帽子的故事看似簡單,但設計了有趣的情節發展,隱含著的三個巧合串聯了整個故事:一巧是青蛙正好要給母雞送蘑菇,二巧是松鼠也要給母雞送傘,三巧是帽子正好飛到了母雞那里成了小雞的家。這么多的巧事讓小熊在朋友的陪伴下順利找到帽子,也在朋友的影響下把帽子送給了小雞。雖然沒有了心愛的帽子,可他還是那么快樂,因為和朋友在一起總是快樂的。故事能夠帶給孩子的也就是和同伴在一起的一種快樂吧。
活動目標:
1、 觀察畫面,理解小熊和他的朋友一起找帽子的相關畫面,體驗友好相處的快樂。
2、 愿意簡單說說對畫面的理解。
活動準備:
1、 小圖書人手一本(圖書的右下角都貼有小手標志)
2、 大圖書一本,故事錄音(故事講述中有翻頁的提示),紅色禮帽一頂,字卡“小熊的帽子”及小熊圖片(故事中的小熊形象)
活動過程:
一、 引疑激趣
引入:今天我帶來了一樣東西,是什么呢?(出示被遮住的紅色禮帽)
戴著這頂帽子漂亮嗎?感覺怎么樣?哇,這頂帽子漂亮、暖和、舒適,我真喜歡,你們喜歡嗎?(出示帽子圖片)
這頂漂亮的帽子是誰的呢?(出示小熊圖片及字卡“小熊的帽子”)這是“小熊的帽子”。
小結:小熊也非常喜歡這頂帽子。一天,小熊戴著心愛的帽子出門了。
(設計意圖:通過小熊圖片和字卡的出示,很自然地引出故事的名稱,也自然地進入故事情境中。)
二、大圖書分享(1-4幅)
1、第1幅
提問:哎呀,發生了什么事情呀?
帽子被什么吹走了?風吹過來怎么樣的呀?
一陣狂風吹走了帽子,小熊看到自己的帽子被吹走了怎么樣呀?
小結:小熊好著急呀:“我的帽子,我的帽子,”小熊想我一定要把帽子找回來。
。ㄔO計意圖:這一幅畫面比較貼近幼兒生活經驗,且里面有一些符號和元素可以讓幼兒觀察,比如:從帽子飛離了小熊,幼兒知道帽子被吹走了,從東倒西歪的樹枝幼兒能看出風很大,從小熊的表情和動作能感受他的著急。)
2、第2-4幅
提問:走呀走,瞧,前面來了誰呀?
小青蛙想:哎,風這么大,小熊去干什么呀?讓我去問問他。我們一起來問問他吧?(風這么大,你上哪兒去呀?)
。ㄔO計意圖:從畫面上是無法觀察到小青蛙會對小熊說什么,所以直接問“小青蛙會對小熊說什么”,那么幼兒的回答可能就是天馬行空的想象,但是有了青蛙的想,幼兒可以順勢猜測,就有了想象的支點,就是給幼兒搭設了想象的支架。)
快告訴小青蛙,小熊去干什么呀?來聽聽小熊說的吧。(畫外音:我去找帽子,你幫我一起找好嗎?)
小青蛙一聽,高興地說“好呀好呀,母雞孵小雞,我正想送蘑菇去呢!彼軜芬鈳椭⌒苋フ遥赡,母雞在干什么?小青蛙正想送什么給母雞去呢?
。ㄔO計意圖:小青蛙的話有兩個點,一是他同意陪小熊找帽子,二是他也正好要去做另外一件事:給母雞送蘑菇去,因為母雞在孵小雞,這正是故事中的第一個巧合,也是一個難點,所以通過老師講講問問的方式化解這句話的理解難度。)
小結:于是小熊和小青蛙一起邊走邊找。后面會發生什么事呢?我們到小圖書里去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