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糖果》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數學二年級上冊第36~37頁。教材簡析:
教材設計了“小朋友分糖果”的情境,這是第三個“分一分”的活動。這次分的數量比較多,通過一次“分”的活動找到答案對同學們來講有些困難,需要通過幾次來分步完成。教材為了體現學生分的過程,專門設計了記錄過程的表格,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等分”的意義。教師在教學時要注意指導,鼓勵學生分法的多樣化。
教學目標
1.通過對大數目物品進行平均分的具體操作,感受分法的多樣性與合理性。
2.體驗用表格記錄平均分的過程,獲得“試商”的初步經驗。
3.經歷小組合作的實踐活動,培養合作意識和能力。
教學重難點:
1.知道平均分的含義,會平均分數量比較多的物體。
2.通過幾次分得到平均分。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出示掛圖:師引導學生觀察后,說明圖意:把20塊糖平均分給5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分幾塊?
2.生一邊認真觀察掛圖,理解圖意,一邊思考問題。
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1.活動(一)分糖果
活動準備:每4人20根小棒,5個圓片,1張記錄表。
師對學生提出要求:用5個圓片代替5個小朋友,用20根小棒代替糖果,動手分一分。邊分邊說出操作過程。
(1)學生用學具代替實物進行分一分活動,小組4人合作,每人分別分一次,并且邊分邊說過程。
(2)分完小棒,學生在小組內反饋,然后把分的過程記錄在表中。生在表中記錄自己分的過程。
(3)師組織小組交流,全班匯報。
2.活動(二)分小棒:
活動準備:每小組100根小棒,1張記錄表。
師要求:把100根小棒平均分給你們組的小朋友,說一說:你打算怎樣分?
(1)生明確老師的要求后,在小組內交流自己打算怎樣分。
師:現在小組合作動手分一分,把分的過程記錄下來。
(2)生進行小組合作平均分100根小棒,并記錄分的過程。
(3)全班反饋。
三、教學效果測評:
1.畫一畫、說一說:
師問:把20個梨平均分給4名同學,每名同學分幾個?
生通過畫,得到每名同學分5個梨。
師提問:有20個梨,每名同學分4個,可以分給幾名同學?
生通過畫,得到可以分給5名同學。
師:請大家觀察一下,說一說,這兩題有什么不同?你是怎樣畫的?
生交流。
2.擺一擺、分一分:
師問:媽媽買來24朵茶,這些花應該怎樣插在花瓶里,花瓶里花的朵數才會同樣多呢?以小組為單位,共同研究,記錄結果。
生理解題意后,以小組為單位研究,討論,并記錄結果。
交流、匯報。
四、拓展性練習:
游戲:同桌合作抓豆子,根據所抓豆子情況得分,如果手中的豆子能平均分成2份,得2分;還能平均分成3份,再得3分;比一比,誰得分最多?
同桌兩人明確游戲規則后,進行抓豆子游戲,并作好得分記錄,然后再進行評比。反復做幾次,看誰的得分高,誰就是勝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