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桃子》教學設計
教學重點:體驗平均分的過程,正確理解平均分的必要性和含義。(學生是第一次接觸到平均分,尊重學生的認知規律,通過操作來體驗平均分的過程,從而理解平均分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正確理解平均分的含義,并能完成從操作體驗到表象水平的轉換。體現在能用符號正確平均分配物品。(通三個層次的操作活動的體驗,學生能感受到平均分的初步含義,我們的教學目的,是學生通過操作活動所獲得的實際經驗,轉化為表象水平,完成由形象思維轉換成邏輯思維的過程,能用簡單的符號如:畫圖、連線、畫圈來表示平均分的過程,這對于學生來說可能有點難度)
教學準備:課件、圖片、小棒。
教學過程:
一、猜謎語,引起學生興趣。(2分鐘左右)
出謎語:小姐生來嘴兒歪,粉紅臉蛋擦起來;麻臉娃娃肚里藏,五月仙果人人愛。
師:猜一猜是什么?
誰最愛吃桃子呢?
【設計意圖:用謎語引入教學,較快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和參與學習的熱情。】
二、創設“小猴分桃”的情境,初步感受平均分的必要性,體驗平均分的過程。(10分鐘左右)
1、課件展示(一):猴媽媽及8個桃子
師:猴媽媽摘了一些桃子,準備分給她的猴寶寶吃。請同學們數一數一共有幾個桃子?
【設計意圖:電腦中的動感畫面使學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學習探究的興趣更濃。】
師:猴媽媽可能會怎樣分呢?每只小猴子可能吃幾個呢?請你先來猜一猜。
生1:每只猴子分到4個。
師:還有別的可能嗎?
生2:一只猴子分2個,另一只猴子分6個。
生3:一只猴子可能分3個,另一只猴子分5個。
生4:可能一只猴子分7個,另一只猴子分1個。
【設計意圖:由于分的數目較小,程度好的學生會脫口而出,每個猴子分4個,這時,老師應該給予肯定,并讓起說出分的理由。如果學生能說出幾個任意分的情況,老師也給予肯定 ,可以讓其他學生來評價這樣分的效果。在這個環節里要讓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
2、師: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猴媽媽到底是怎樣分的?
課件展示(二):猴媽媽將桃子按7個和1個分給了2只小猴子,其中一只分的少的猴子很傷心。
師:小猴子有什么樣的反應呢?
生:分到7個桃子的猴子非常高興,另一只猴子很難過。
師:為什么傷心、難過呢?
生:因為媽媽分的不公平,因為分到7個的猴子可以吃很常時間,而分到1個的猴子一下就吃完了,所以它很傷心。
學生動手分桃子。
師:猴媽媽知道自己分得不公平,可是到底怎樣分才算公平呢?猴媽媽想請同學們來分一分,你們愿意嗎?(請學生在印有小猴子的白紙上分一分8個桃子卡片,教師注意觀察學生分的過程。)
(學生演示自己分的過程及結果,并說一說是怎樣分的。)學生可能出現的情況:
生1:每次每只猴子分1個,4次分完,每只猴子分到4個桃子。
生2:第一次每只猴子先分1個,第二次每只猴子再分2個,剩下2個桃子每只猴子再分一個,最后每只分到4個桃子。
生3:第一次每只猴子先分2個,第二次每只猴子再分2個,兩只猴子兩次共分到4個桃子。
可能還有的學生會一次分完,每個猴子分4個。 ……
【設計意圖:通過展示臺展示了學生各種不同的分法:一個一個地分;兩個兩個地分;移多補少分……,便于學生在分的過程中體會分法是多樣的,但分的結果是相同的,讓學生感受分法的多樣化、結果的統一化。既解決一個問題可以好多辦法。在匯報自己的分法時,讓學生用語言表述出來分的方法,有利于學生的思維得到發展,也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