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 感悟 應用 發展 ---《小小預測家》教學實踐和反思
一、教學背景:1、教學內容及簡析:
本課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三冊第九單元統計與猜測中的內容,是概率知識的初步滲透。原課題是《拋硬幣》,從最古典的概率中的一個典型的實驗,拋硬幣導入新課.為了使本節內容更貼近學生生活,讓學生更深切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我從孩子們喜聞樂見的游戲入手,讓“游戲活動”引領全課,從結果能否事先預知分兩個層次感受可能性的兩種情況:確定和不確定,確定又可分為一定和不可能,不確定用可能來表述。為今后的學習打樁奠基。把課堂真正交給學生,更好的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把本節課的課題改為《小小預測家》。
2、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讓學生經歷猜想—實驗—驗證,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事件的發生是不確定的,并能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詞語來描述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能力目標:在活動交流中培養學生嚴謹的數學思維及口頭表達能力,運用知識解決生活中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學習態度。
3、數學思想方法:滲透猜測、實驗等數學思想方法。
4、教學重點:通過具體的操作活動,使學生感受到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5、教學難點:用可能性詞語對簡單事件的描述。
二、教法及學情
1、數學課標研究中心成員孫嘯天教授指出:在小學低年級安排統計與概率內容,主要是培養兒童這方面的意識和觀念,二年級學生在這方面已經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根據低年級學生愛玩好奇等心理特點,提供現實有趣的學習背景,注重操作實驗,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讓學生在猜一猜、摸一摸、玩一玩、想一想、說一說等情境中親身體驗知識形成過程,符合兒童的認知規律。
2、課前準備:學生每6人一組。
3、教具準備:透明盒子若干,黃白藍三色球、撲克牌、記錄單、相關課件
三、教學實錄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師:同學們,我發現咱們班同學的毽子是越踢越棒,想和我比賽嗎?(想)別著急。這個盒子里放著你們所有同學的姓名,我將抽取一名同學來和我一決高下,猜一猜,我會抽到誰呢?(學生猜)對,可能抽到你,可能抽到他,你們所有的同學都有可能。
教師抽取一名同學后請這位同學上來。
師:我們倆誰先來呢?
生1:老師先來。
生2:這不公平。
師:怎么才算公平?
生:石頭、剪子、布吧
師:好,就讓我們用石頭、剪子、布決定吧。猜一猜。誰會贏呢?
師:在我們生活中常常會發生這樣可能性的事情,這節課我們就來做個小小預測家。專門來研究這些問題。
〔從抽取姓名、玩石頭、剪子、布游戲這樣學生熟悉和感興趣的活動中引入新課,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使學生感受到可能性知識的普通、真實和有趣。〕
第二環節:實踐驗證,探究新知
第一層次:感受事件發生的確定性
1、師:我們每個小組都有這樣的一個盒子,盒子里放著一些球。猜一猜會摸到什么顏色的球?
在學生猜想之后讓學生以組為單位動手摸球。
師:你們摸到了什么顏色的球呢?
生:白球。
師:咦?怎么都是白色的呢?
在孩子們的猜測和驚奇中
師:讓我們一起動手去掉外皮看個究竟吧。
露出盒子里都是白球
師:你發現了什么?
生:盒子里都是白球我們就一定會摸到白球。
師:一定嗎?
板書:一定
師:在這個盒子里可能摸到黑球嗎?黃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