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幾個輪子》教學設計
為什么學生會死記硬背、機械記憶呢?課后,我與佳鋒同學又進行了一次交流,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一是知識本身的原因。由于乘法口訣朗朗上口,便于孩子們朗讀,因此,很容易造成孩子們死記硬背、機械記憶。二是家庭教育的原因。有的家長因為孩子考試成績較差,就片面地增加課外練習,如讓孩子抄加法表、減法表、乘法口訣表等等。三是教師教學的原因。有的老師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受考試指揮棒的制約,為了讓學生記熟記牢,對孩子的指導有重視結果、忽視過程與方法的傾向。四是評價導向的原因。當學生記得牢、背得熟的時候,有的老師經常提倡孩子們給予表揚。這樣的評價雖然能滿足學生的需要,樹立學習信心,但也無意識地強化了死記硬背、機械記憶的學習方法。
面對學生的死記硬背、機械記憶,應該怎么辦呢?首先,應該讓學生在數學活動中體驗學習,讓學生在體驗中理解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系。其次,應該讓學生靈活地應用知識解決生活問題,把數學問題生活化,防止簡單、機械、單純知識與技能的訓練,讓學生在應用知識的過程中不斷地探索、發展與創新。最后,在評價中應該倡導與鼓勵學生利用知識的內在聯系進行記憶,讓學生在交流對話的過程中掌握科學的記憶方法,培養記憶能力。
案例點評:
本〖教學設計〗主要有以下特點。
1.教師靈活使用教材。由于主情境圖“需要幾個輪子”沒有以直觀的“三輪車”展示,不利于學生形象思維的發展。于是教師對原教材進行了改編,即把“試一試”中第一題“擺一擺、說一說”改成“畫一畫、說一說”,并移到“填一填”的前面進行教學,這樣調整是符合學生認知發展規律的,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2.結合解決問題的過程,讓學生探究幾輛三輪車與幾個輪子數量之間的對應關系,感受其中的變化規律;并指導學生利用口訣之間的內在聯系,加強對口訣的記憶。這些教學環節都有利于培養與發展學生的數感。
3.練一練第3題,設計成同桌的兩次“過河”比賽,有創意。每個學生獨立口算8題,在評價同桌時又口算了8題,他們的口算練習一題也沒少,同時培養了學生合作與評價的意識,提高了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