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路上》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1.通過教學,使學生感受到探索成功的喜悅并以此培養其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養成勤于動腦,認真計算的學習習慣.
2.通過"你問我答"的數學游戲方式,培養學生主動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練習,提高學生應用乘法口訣進行計算的技能以及有條理地說明自己想法的能力.
[設計思路]
本節課的學習是在學生已學習了2~5的乘法口訣以及乘法意義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北師大版數學教材刪去了復習舊知這一環節,把以往以知識技能為主線改變為以數學活動為主線,創設生活情境引發數學問題,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問題意識.教材用一些小動物放學回家的畫面展現了許多數學信息,采用"你問我答"的數學游戲方式引導學生主動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為了充分利用教材的資源,真正體現學生自主探索學習,教學時設計如下幾個層次:
一,創設小課堂情境,感受有用的數學
(一)創設故事情境
1,情境鋪墊展現信息:通過生動有趣的畫面及小朋友活潑可愛的語言,把學生帶入"回家路上"的真實情境中,使學生在講故事的過程中使圖中的數學信息得以呈現,這不但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而且使學生感到親切自然,感到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
2,利用信息提出問題,運用信息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采取小組合作學習方式,通過問題地提出與解答,培養學生勤于動腦和合作交流的習慣,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得.
(二)創設教室情境
教師事先在教室布置了許多的乘法情境:每個窗臺擺3盆假花2盆真花,有三個窗臺;角落里各放3個地球儀,有四個角落……;加上教室原有的真實情境:如有三排燈管,每排有2個;書柜上每層5本書,有4層;有3對窗簾……
使學生在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充分體驗數學本身的魅力.
二,創設大課堂情境,感受數學的價值
數學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在生活實際中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處理實際問題,是小學生數學素養之一,也是數學價值的體現.因此,教師應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尋找數學問題,使課外與課堂學習結合起來.本節課下課后,讓學生走出教室,到教學樓內找一找,到操場上找一找;放學后,讓學生走出校園到大街上找一找,到商場中找一找……把教材內容與學生的實踐活動聯系起來,使學生的思維由課堂進入社會的大空間,拓展認知面,讓學生能用數學思維方法去審視,去分析,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而理解他所學到的是"有價值的數學"
[教學準備]
主題圖,教室中創設真實的乘法情境(如:每個窗臺擺5盆花——3盆假花和2盆真花,書架上每層擺5本書……)
[教學板塊]
講故事 展現信息
同學們,今天老師要帶大家到動物學校去看一看(出示掛圖).真巧,正好趕上小動物們放學.他們三個一群,兩個一伙,蹦蹦跳跳地往家走.
1.仔細看圖,你能把看到的情景講給大家聽嗎
2.自己在下面練習說一說.
3.同桌互相說一說.
4.指名說.
(通過三個層次的練說,便于學生全面掌握圖中信息,有利于學生自主提出問題.)
利用信息 提出問題
1.根據這幅圖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2,小組合作寫出所提的問題看哪一小組提的問題最多,同時找一組學生到黑板上書寫所提問題.
同學們真聰明,提出了這么多的問題,那么你們會解答嗎
運用信息 解決問題
1,小組為單位,合作解決.大家比一比,看哪個小組解決的問題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