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路上(通用12篇)
回家路上 篇1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二年級第三冊教材第 22頁至第23頁
一、教材分析
這是一節綜合應用學過的乘法口訣解決問題的練習課。教材從“小動物們放學回家”這一生動活潑的情境入手,展現了許多數學信息,引起同學們學習的興趣。采用“你問我答”的教學游戲方式,引導學生主動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二、學生分析
學生對以看圖講故事的形式呈現圖中的信息很感興趣,調動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他們用學過的2~5的乘法口訣來解決圖中的問題,提高了解題的能力。同時學生在交流過程中,培養了有條理地表明自己看法的能力。
三、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在數學游戲的方式下會主動提出問題,并運用所學的乘法口訣解決問題,進一步鞏固乘法口訣,能正確熟練地計算。
2、能力目標:提高根據題中信息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初步培養有條理地說明自己想法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利用數學游戲的方式激發學習興趣,感受學習數學的快樂。
四、教學準備:口算題卡、教學卡片、拓展練習題單、檢測題單
五、教學過程:
。ㄒ唬┮刖毩
1、(看主體圖)在美麗的大森林里,住著許多可愛的小動物,而且還辦了一所動物學校呢。瞧,小動物們放學了,他們正在回家的路上呢!你們看,他們在回家路上多么高興啊。ò鍟n題:回家路上)仔細看圖,能把你看到的情景講給大家聽嗎?
。▌撛O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善于觀察的能力。)
2、在回家的路上,大家看到了這么多的景物,真美。⊥瑢W們,你能根據這幅圖提出一些用乘法計算的數學問題嗎?教師隨機貼卡片。
。1)船上有幾只小動物?
(2)河里有多少條魚?
。3)一共有多少只小鳥?
(4)草地上一共有多少多花?
。5)岸上一共有多少只小動物?
……
(培養學生勤于動腦的能力,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ǘ┰囎鼍毩
1.合作解決:
以小組為單位,合作解決。大家比一比,看哪個小組解決的問題最多。
2.匯報交流:
小組為單位,匯報學習過程,說出你解決了哪些問題?用什么方法解決的?
3.全班評價:
解決問題多的小組獎勵一面小紅旗。
(小組之間開展解答比賽,易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使學生主動參與)
4、全班練習:
教師提問,學生看圖搶答。
5、你問我答:
同桌兩人合作,一問一答。
。ㄗ寣W生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熟悉、鞏固、應用乘法口訣。學生積極地利用和改造已有的生活經驗,經歷數學的再創造,樹立自信,獲得成功。)
。ㄈ╈柟叹毩
1、快速接龍游戲:[出示口算題卡](23頁練習1題)
同學們都很愛動腦筋,不僅能發現問題,還能用乘法解決問題。我想考考大家的口算,愿意嗎?從1號同學開始,一人一題,要求讀算式直接說出得數,并說出相應的口訣。完全正確的同學獎勵一顆智慧星!
。ㄒ杂螒虻姆绞竭M行練習,進一步鞏固乘法口訣,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感受學習數學的快樂。)
2、看圖填空:(23頁練習2題)
同學們,你們是怎樣看這兩幅圖呢?說給大家聽聽好嗎?請把所有的乘法算式寫在你的本子上。
(啟發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
3、開啟動物之門:(找新家。)(23頁練習3題)
瞧,動物們蓋起了兩座漂亮的樓房,他們都忙著往新家里搬呢,你能幫他們找到家門嗎?
(運用所學的乘法口訣正確熟練地計算。)
。ㄋ模┩卣咕毩暎ǔ鍪绢}單)
1、選擇。
。ǎ。┬〖t每天看5頁書,看了3天,( )?
a、共看多少天? b、共看多少頁? c、還要看多少天?
。2)振興小學舉辦書法展,( ),每班交5張,二年級一共要展出多少張書法作品?
a、全校有5個班 b、二年級有70人 c、二年級有6個班
。3)有3盒月餅,( ),一共有多少塊?
a、又買來8塊 b、吃了8塊 c、每盒8塊
。}有一定的難度,要讓學生先弄清題中的數量關系,再進行選擇)
2、同學們植樹,每隔4米種一棵,從第1棵到第5棵相隔多少米?
。5棵樹,有4個間隔,每個間隔是4米,用乘法口訣四四十六)
3、王師傅家住六樓,他從一樓到三樓要走40級臺階,那么他從一樓到六樓要走多少級臺階?
。ㄒ粯堑饺龢,有兩個樓層,共40級臺階,每個樓層是20級,從一樓到六樓,共5個樓層,要走5個20級,一共是100級)
4、生活中的應用。
我們已經學會2、3、4、5的口訣,你覺得學口訣有用嗎?你能舉出生活中用到口訣的例子嗎?
(遵循“多樣性、靈活性、開放性”原則,給每個學生都有展示自我的舞臺,讓不同的人保證得到不同的發展)
(五)練習總結
在這節課的學習中,你快樂嗎?為什么?
(六)課堂檢測
出示題單
回家路上 篇2
教學內容
課本第22、23頁。
教學目標
1、通過動物回家的畫面展現數學信息,用“你問我答”的游戲方式引導學生主動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2、全面培養學生有條理地說明自己想法的能力。
3、通過練習,進一步提高學生運用乘法口訣進行計算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1、鞏固學過的乘法口訣
2、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教學方法
自主探究
教具準備
口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回家路上
1、情景導入。
師(富有感染力地):小朋友們,今天老師要帶領同學們到森林中的動物學校去看一看,F在那里可熱鬧了,動物們剛剛放學,正走在回家的路上。小朋友們想見到它們嗎?
。ǔ鍪尽盎丶衣飞稀睘闃祟}的圖)
2、觀察畫面。
引導學生說一說畫面上有什么,誰在干什么?
師:哇!森林里可真有趣,請小朋友們仔細瞧一瞧,圖上都有什么呢?誰來說一說?
生:有一座學校。
師:你怎么知道那是學校呢?
生:樓頂上升著一面紅旗。
師:哦。還有什么呢?
。ㄖ鸩揭龑W生說出圖中所有的景物。)
生:一群動物背著書包走在回家的路上。
師:是誰呢?
生:有烏龜、小鴨、青蛙……
師:圖上還有什么?
生:小貓們在河面上劃船,河里有魚在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
生:草地上有一些花。
生:樹上和草地上還有一些小鳥。
……
。ㄗ⒅毓膭顚W生細心觀察和積極踴躍地發言。)
3、數學游戲。
本環節采用你問我答的形式,先引導學生主動提出問題后再利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梢韵纫龑W生提問、回答問題,弄清游戲內容后再讓學生在小組內提出問題,讓其他同學根據畫面來回答。
(1)示范。
師:小朋友們觀察得真仔細。下面,老師想請小朋友們根據畫面來提問題。最近我們學習了乘法,你能不能提出一些要用乘法來解決的問題呢?
教師接名學生提問,如:一共有幾只貓在劃船?
再指名回答:有16只。
追問:你是怎么算的?
生:每只船上有4只貓,有4只船,所以列式是:
4×4=16(只)
。◣熥⒁獍鍟闶,還可以問學生你用了哪句乘法口訣。)
(2)學生在小組內提出問題,回答問題。
(教師應注意培養小組長對組內活動的組織能力。教師在這個過程中參與幾個小組的游戲活動,起到啟發、調動積極性和了解游戲過程的作用。)
。3)交流游戲結果。
師:剛才大家把游戲進行得真熱鬧,F在,哪個小朋友愿意將自己一組的問題提出來考考其他小組的同學?
。ń處熤付硞小組派一個代表來對全班提問。)如:
生:我們小組的第一個問題是:圖上共有幾只小鳥?
師:你們想讓誰來回答這個問題?(把主動權交給學生們,讓他們自己指定回答的對象。這樣可以調動學習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
生:共有15只小鳥。
師幫助追問:你是怎樣列算式算出的?
生:我是這樣想的:草地上有2個5只鳥,樹上也有5只鳥,共有3個5,5乘3等于15只鳥。
[(學生說出的同時,教師板書:5×3=15(只))
師:剛才小朋友問得好,答得了妙。第一個問題問完,那第二個是什么呢?
生:誰知道背著書包的小動物共有幾只?
。ㄟ是讓學生自己挑選回答問題的同學。)
生:我知道,是3乘3等于9只。
師:哦,它們是每3只結伴走呢。看來一起走的很有可能是好朋友了。[同時板書:3×3=9(只)]
師:還有問題嗎?我們現在換一個小組提問,請別的小組的同學來回答。接下來老師要請表現得最好的小組的同學來提問。(利用這個時機進行課堂調控,注意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
師:剛長這個小組的同學最認真聽別人說話,現在請這個小組來提問。
小組代表:草地上共有多少朵美麗的小花?請××同學回答。
生:路的兩邊各6朵,二六十二,共有12朵花。
師:森林里可真美。怎樣列式呢?
生:6×2=12(只)。(師板書算式)
教師再指名由另一個小組的同學來提問:剛才第×小組的同學也非常專心呢。老師請這個小組來提問。
學生可能還會提出的其他的問題,如:有幾個窗戶?
這個問題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回答。下面還是以對話的形式來展現可能會出現的結果。
生:一共有27個窗戶。
師:你怎么知道?可別說是一個一個地數出來的,那樣太慢了。
生:不是。我是用乘法算的。一行有3個窗戶,一共有9行,3乘9得27個。
生:我不是你這樣算的。每面墻上有9個窗戶,有3個這樣的9,共27個。
師:真愛動腦筋。是的,解決一個問題,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
生:我反對剛才他們的算法!
師:哦,很有個性嘛。你為什么反對?
生:這座教學樓,我們只看見了兩面,后面的我們看不見,怎么知道一共有幾個窗戶呢?
師:對了。那剛才的問題應該修正成能看得見的窗戶共有幾個就對了。
生:我也有想法。我們可以根據前面的窗戶猜出共有多少個窗戶。
教師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這個環節學生只要說得合理,都要予以鼓勵和肯定。比如有的學生可能會將圖中的數量加以改變,編成問題來提問。如:從校門又走出來了3只小動物,現在一共有幾只等,或者其他可以用加減法來解決的問題,都要給以肯定和贊揚,以利于保護學生的積極性和創新思維,還要注意可能有的學生會說河里的魚只有9條而漏了圖右邊的3條,這時就要特別表揚說有12條魚的人,以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的好習慣。在對答時還應注意多讓學生說說是用了哪句口訣。
二、練一練。
1、口算練習。
師:剛才進行數學游戲時,小朋友們都把乘法口訣用得很好。接下來你們能利用乘法口訣進行口算嗎?
。1)出示準備好的卡片,學生口頭回答。
、賻煶鍪镜谝粡埧ㄆ,指名讀出算式,說出答案,并說明應用了哪句乘法口訣。
、诮處熞来纬鍪究ㄆ瑢W生開火車讀算式,說答案和口訣。
、蹘煶鍪究ㄆ苯訄蟪龃鸢,看誰的反應最快。
當出現加法算式時,要提醒學生注意看清運算符號再計算,使學生養成認真審題的習慣,防止定向思維。
。2)學生完成教科書第23頁第1題。
①讀題:看誰算得又對又快。
、趯W生獨立完成。
③同桌互相交流、訂正。
④反饋:教師了解計算情況,表揚做得好的學生。
2、完成第2題。
。1)了解題目要求:看圖填空。
(2)啟發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列出算式。
師:請同學們看五角星圖,你能用不同的方法數出一共有多少個嗎?
生:橫著看,每排有6個,有4排,共24個。
生:還可以豎著看,每列有4個,有6列,共24個。
師:算式怎么列?
讓學生先獨立寫了算式,再交流:4×6=24(個),也可以是6×4=24(個)。
。3)完成右圖。
師:你能獨立完成右邊一小題嗎?(學生自己完成后師指名回答)師:一共有多少個圓圈呢?
生:一共有27個。
師:你是怎么算的?
生:橫著數,有3排,每排7個,有3個7,所以列成算式:3×7=21(個)。
師:不錯,還可以怎么想?
生:豎著數每列3個,有7列。算式是7×3=21(個)。
師:小朋友們都十分聰明。下面我們就運用自己的智慧來幫助動物找一找它們的新家,好嗎?
3、完成第3題:找新家。
(1)觀察圖畫,弄清圖意。
師:有哪些動物在找新家?(讓學生說一說動物名稱)
師:想一想,它們怎樣才能找到自己的新家?
生:每只動物都帶有一張寫著數字的卡片,哪個樓層的算式等于這個數字,哪里就是它的家。
師:你真會思考。請全班同學用線連一連,幫動物們找到它們自己的新家。
。2)學生獨立計算,連一連。
。3)集體交流,說一說每個算式等于多少,是誰的家。
三、小結
師:今天,我們應用了所學的乘法知識來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并且運用乘法口訣來進行計算。在這節課中,表現得好的同學有……(表揚學生的發言、交流、觀察、思考等方面的閃光處,使學生獲得滿足感,以提高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四、作業
選用課時作業設計
回家路上 篇3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使學生感受到探索成功的喜悅并以此培養其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養成勤于動腦,認真計算的學習習慣.
2.通過"你問我答"的數學游戲方式,培養學生主動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練習,提高學生應用乘法口訣進行計算的技能以及有條理地說明自己想法的能力.
[設計思路]
本節課的學習是在學生已學習了2~5的乘法口訣以及乘法意義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北師大版數學教材刪去了復習舊知這一環節,把以往以知識技能為主線改變為以數學活動為主線,創設生活情境引發數學問題,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問題意識.教材用一些小動物放學回家的畫面展現了許多數學信息,采用"你問我答"的數學游戲方式引導學生主動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為了充分利用教材的資源,真正體現學生自主探索學習,教學時設計如下幾個層次:
一,創設小課堂情境,感受有用的數學
(一)創設故事情境
1,情境鋪墊展現信息:通過生動有趣的畫面及小朋友活潑可愛的語言,把學生帶入"回家路上"的真實情境中,使學生在講故事的過程中使圖中的數學信息得以呈現,這不但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而且使學生感到親切自然,感到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
2,利用信息提出問題,運用信息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采取小組合作學習方式,通過問題地提出與解答,培養學生勤于動腦和合作交流的習慣,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得.
(二)創設教室情境
教師事先在教室布置了許多的乘法情境:每個窗臺擺3盆假花2盆真花,有三個窗臺;角落里各放3個地球儀,有四個角落……;加上教室原有的真實情境:如有三排燈管,每排有2個;書柜上每層5本書,有4層;有3對窗簾……
使學生在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充分體驗數學本身的魅力.
二,創設大課堂情境,感受數學的價值
數學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在生活實際中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處理實際問題,是小學生數學素養之一,也是數學價值的體現.因此,教師應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尋找數學問題,使課外與課堂學習結合起來.本節課下課后,讓學生走出教室,到教學樓內找一找,到操場上找一找;放學后,讓學生走出校園到大街上找一找,到商場中找一找……把教材內容與學生的實踐活動聯系起來,使學生的思維由課堂進入社會的大空間,拓展認知面,讓學生能用數學思維方法去審視,去分析,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而理解他所學到的是"有價值的數學"
[教學準備]
主題圖,教室中創設真實的乘法情境(如:每個窗臺擺5盆花——3盆假花和2盆真花,書架上每層擺5本書……)
[教學板塊]
講故事 展現信息
同學們,今天老師要帶大家到動物學校去看一看(出示掛圖).真巧,正好趕上小動物們放學.他們三個一群,兩個一伙,蹦蹦跳跳地往家走.
1.仔細看圖,你能把看到的情景講給大家聽嗎
2.自己在下面練習說一說.
3.同桌互相說一說.
4.指名說.
(通過三個層次的練說,便于學生全面掌握圖中信息,有利于學生自主提出問題.)
利用信息 提出問題
1.根據這幅圖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2,小組合作寫出所提的問題看哪一小組提的問題最多,同時找一組學生到黑板上書寫所提問題.
同學們真聰明,提出了這么多的問題,那么你們會解答嗎
運用信息 解決問題
1,小組為單位,合作解決.大家比一比,看哪個小組解決的問題最多.
(通過問題提出與解答,培養學生勤于動腦和合作交流的習慣,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發展.)
2,以小組為單位,匯報學習過程.(說出解決了哪些問題,用什么方法解決的 )
3,有沒有不會解決的問題,說一說.
(學生在匯報時,一方面要讓學生有條理的說明自己的想法,另一方面要讓學生注意傾聽別人的回答,取長補短.)
4,同桌合作,你問我答.
(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熟悉,鞏固,應用乘法口訣.讓學生積極地利用和改造已有的生活經驗,經歷數學的再創造,樹立自信,獲得成功.)
聯系生活 拓展應用
1,基本應用.
讓學生獨立完成"練一練"中的1~3題.
(第2題組織學生交流時,讓學生講清自己的想法,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列出算式.)
2,拓展應用.
請同學們認真觀察教室,你能否提出一些數學問題 并請你喜歡的同學幫你解答問題.
(引導學生應用口訣解決現實中的簡單問題,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也便于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乘法口訣,自覺地記憶口訣.)
走出課堂 感受數學的價值
在我們生活中到處有數學,在商店中你留心看就會發現很多的乘法問題.你們看:教師出示一箱酸奶(有2排,每排有4盒.),誰能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
下課后,請同學們走出教室,到我們的教學樓內找一找,到操場上找一找;放學后,我們走出校園到大街上找一找,到商場中找一找……你一定會有許多欣喜地發現.
(把教材內容與學生的實踐活動聯系起來,與學生身邊的生活實際結合起來,寓數學知識于學生喜聞樂見的實踐活動之中,使學生的思維由課堂進入社會的大空間,拓展認知面,讓學生能用數學思維方法去審視,去分析,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而理解他所學習的是"有價值的數學")
回家路上 篇4
教學內容:九年義務教育北師大版二年級教科書第22~23頁。
教學目標:
1、通過動物回家的畫面展示數學信息,復習鞏固本單元所學的2、3、4、5的乘法口訣。
2、培養學生的計算、自主提出問題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練習,進一步提高學生運用乘法口訣進行計算和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創新思維。
教學重難點:
重點:回顧、鞏固本單元所學的“乘法口訣”的相關內容。
難點:面對繁雜的情境圖,怎樣提取信息、有序而全面的解決問題。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故事導入
1、情景導入。
教師邊聲情并茂的講述故事,課件出示小動物放學回家的主題圖。
師:隨著一陣清脆的鈴聲,動物學校放學了。瞧,誰背著書包從學校里走來?它們在回家的路上都看到了什么?
板書課題:回家的路上
2、觀察畫面
引導學生說一說畫面上有什么?誰在干什么?
二、生生互動,合作探究
1、編故事、收集信息
師:請同學們看圖,編一個故事。
學生展示他們編的故事。
師:你們從他編的故事中知道了哪些數學信息。從這幅圖中你還能了解到哪些數學信息?
2、提出問題
師:同學們說得真好,那你能根據這幅圖提出乘法解決的數學問題嗎?你都會解答嗎?
3、你問我答
同桌兩人一組進行“數學游戲”——你問我答
教師注意調控游戲中的“全面有序”和“角色互換”
3、活動反饋
通過搶問搶答的形式檢驗活動效果。在反饋時要注意訓練學生觀察思考和表述的條理性。
師:下面我們一起來比賽,比一比哪一個小組提出的問題多,哪一個小組解決的問題多?學生提出的問題可能會有以下幾種:
。1)關于小動物
①背著書包的小動物一共有幾只?
3×3=9(只)
②走在路上的小動物有幾只?
3×2=6(只)
。2)關于花
、僖还灿袔锥浠?
6×2=12(朵)或4×3=12(朵)
、诩t花(或黃花)有幾朵?
3×2=6(朵)
(3)關于小鳥
、僖还灿袔字恍▲B?
3×5=15(只)
②地上有幾只小鳥?
5×2=10(只)
(4)一共幾條魚?
3×4=12(只)
……
三、實踐應用
1、比一比、算一算
看書p23第一題:看誰算得又對又快。
集體訂正
2、課件出示p23第2題的圖,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列出算式,再集體交流。
3、找新家
課件出示p23的第3題,情境創設幫小動物找家,用線連一連。
四、拓展性練習
小組合作,找一找生活中還有哪些問題可以用乘法解決,與同學說一說。
五、課堂小結
回家路上 篇5
二年數學上冊《回家路上》教學反思
這一節課,課堂氣氛很好,學生學得積極主動,知識的獲得與情感體驗同步進行,教學較為成功。具體體現在以下兩方面:
1、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
《回家路上》這一課是讓學生復習乘法的意義和應用2——5的乘法口訣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教材用一些小動物放學回家的畫面展現了許多數學的信息,采用“你問我答”的數學游戲方式引導學生主動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為此,教學時,我主要是讓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學習中獲取知識。首先,我根據學生喜歡聽故事的特點,以講故事的形式呈現圖中的信息(出示掛圖),然后讓學生用語言表述自己的所見,再在小組內采用“你問我答”的游戲方式,根據畫面提出數學問題并且運用學過的乘法口訣解決這些問題。學生興味盎然,積極思考發問并認真解答。
2、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都是以學生為主,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活動空間,給學生廣泛參與的機會和發展的余地。整個教學過程都是由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再探索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在設計練習時,我注意到學生情感方面的問題,特地設計了題型豐富、形式多樣的練習,激發學生自主活動的積極性。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不僅讓學生充分、主動、積極表現自我,同時也注意用語言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讓學生獲得一種積極的情感體驗,愛學、樂學,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回家路上》的教學反思
學生不一定能直接提取有價值的數學信息,對于學生的匯報,教師適當給予肯定的同時,要著重引導學生從數學角度去觀察。如何引導學生從數學的角度觀察情境、提取信息,是本環節的關鍵。由此讓學生根據乘法的意義提出數學問題,運用乘法的知識,解決數學問題。讓學生從觀察中感悟到:一向喜歡數學的笑笑,她看得很仔細,她看到了魚,還發現河里有四群魚,每群都有三條,于是她在想:河里一共有多少條魚?這樣,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全圖,并提出數學問題。
備課時,我考慮到學生在靜態圖中獲取信息存在難度,上課時告訴學生要按一定的順序進行觀察,然后簡單介紹這個圖的情況。你們看,這幅圖有學校、樹木、花草、小河,從學校走出三群小朋友,每群小朋友都是三個;在他們經過的草地和樹上飛來三群小鳥,每群小鳥各有5 只;他們走到河邊時看到游來四群小魚,每群有三條魚;接著又看到從遠處劃來的四條小船,每條船上有四個小朋友等等。這樣逐個呈現圖中信息,為學生提供了形象的“幾個幾”的資源。學生根據畫面輕松地互相提出用乘法來解決的問題,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實際上也就是乘法口訣在生活中的應用,從而利用生活經驗有效地理解了抽象的乘法意義。
單一的數學計算和練習不僅使學生感覺枯燥,而且不利于長期記憶。創設豐富有趣的活動情境,能化枯燥為生動,有利于激發學生參與的興趣,使學生在比賽、游戲、模擬生活情境等活動中,自覺主動地運用、鞏固數學知識、提高效率。
回家路上教學反思
轉眼間已經教到“乘法口訣(一)”中的“回家路上了”。在講這個內容的時候我專門變了一個童話故事引入課程,小動物們放學了,他們好高興啊……,學生在聽著故事的時候不自覺地被引入了“數”里,紛紛提出自己的數學問題和解題思路,整堂課都是圍繞著圖里的內容展開,雖然看起來學的東西很少,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學會了觀察與思考,并且能很正確的用自己的語言陳述自己的思路,我覺得這樣對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和組織語言是一個很好的辦法,同時故事方式的課堂學生的學習興致非常濃。
《回家路上》教學反思
數學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在信息化的社會,要求學生加強收集信息的能力,重視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養成主動深入地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生活,用數學的
頭腦去思考問題,通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去解決問題,從而實現數學課程的生活化、社會化和實用化,這是非常重要的。
這一節課,課堂氣氛很好,學生學得積極主動,知識的獲得與情感體驗同步進行,教學較為成功。具體體現在以下兩方面:
1、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
《課標》強調數學教學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回家路上》這一課是讓學生復習乘法的意義和應用2——5的乘法口訣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教材用一些小動物放學回家的畫面展現了許多數學的信息,采用“你問我答”的數學游戲方式引導學生主動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為此,教學時,我主要是讓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學習中獲取知識。首先,我根據學生喜歡聽故事的特點,以講故事的形式呈現圖中的信息(出示掛圖),然后讓學生用語言表述自己的所見,再在小組內采用“你問我答”的游戲方式,根據畫面提出數學問題并且運用學過的乘法口訣解決這些問題。學生興味盎然,積極思考發問并認真解答。如生1問:船上共有多少只小動物?生2列出算式:4*4,生3說:我們可以利用“四四十六”這句口訣來算出它的得數。生4問:草地上有多少朵花?生5列出算式:6*2,生6:利用“二六十二”這句口訣就知道它的得數了,不用再一個一個或兩個兩個地數了,真方便!嬅嫔系膬热,學生真是無所不問!都能根據乘法的意義來列式的,并且都能正確運用學過的口訣來計算得數,這真是我意料不到的。我覺得這樣做不僅使學生加深對乘法意義的理解,熟練應用2——5的乘法口訣來解決實際問題,感受到我們的身邊到處都有數學,學好數學是非常重要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合作交流、口頭表達等能力。
2、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都是以學生為主,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活動空間,給學生廣泛參與的機會和發展的余地。整個教學過程都是由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再探索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在設計練習時,我注意到學生情感方面的問題,特地設計了題型豐富、形式多樣的練習,激發學生自主活動的積極性。如“師生對口令”、“爭當快射手游戲”、“踩汽球游戲”、“快速接龍游戲”、“開啟動物之門”(找新家)等游戲。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不僅讓學生充分、主動、積極表現自我,同時也注意用語言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讓學生獲得一種積極的情感體驗,愛學、樂學,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回家路上 篇6
這是我們聽的一節練習課,教師使用的教材是北師大版二年級(上冊)數學教科書。這節課處理的教學內容是第24頁練習一。授課教師姓李。
李教師在讓學生進行了5以內的口算練習之后,開始創設情境,處理練習中的第1題:“李老師在星期天去超市,觀察了一些商品的價格,請同學們看”。李老師邊往黑板上貼圖片,邊讓學生說出圖片上商品的名稱和價錢。
貼完之后,李老師問:“這樣貼,好不好?”
學生說:“不好,太亂了。”
李老師又問:“那應該怎么辦呢?”
學生說:“把它們整理整理,歸歸類!
李老師請一名學生到黑板前,對貼在黑板上的圖片進行整理。學生整理完之后,貼在黑板上的圖片擺成了下面的樣子:
這里,李老師創造性的使用教材,將教材內容加以變化,培養了學生分類整理的意識。由此可見,課程改革的新理念,經過了一年的課程改革實驗之后,已經在老師的教學活動中,得到了相當深刻地體現。
李老師接著問:“看著黑板,同學們能提乘法問題嗎?”
學生1:“買體育用品一共多少錢?我請李明同學回答!
李明:“三三得九,一共9元錢!
學生2:“買文具一共15元,三五十五!
李老師:“你能不能用提問題的方式來說?”
學生2:“玩具多少元?3乘5等于15!
李老師:“不錯,不僅會提出數學問題,還會解決問題!
學生3:“學習用品和體育用品一共多少元?誰會回答?”(李老師將此問題板書在黑板上)。
學生4:“我!用3乘8等于24,一共24元,
李老師問:“3乘8?你是怎么想的?”
學生4:“跳繩3元加上筆記本5元等于8元,鋼筆5元加上羽毛球3元等于8元,文具盒5元加雞毛毽3元等于8元,一共3個8元,3乘8等于24元。”
聽完學生的回答,李老師輕輕的“哦”了一聲,接著問:“誰還能提不同的問題?”
學生5:“三種物品一共要用多少元?誰來回答?”(李老師將此問題板書在黑板上)。
也許有了剛才那位學生的提示,立刻就有一位學生舉手說:“5乘8等于40!
李老師:“你是怎么想的?”
學生6:“跳繩和筆記本合起來是8元,羽毛球和鋼筆合起來是8元,雞毛毽和文具盒合起來是8元,小汽車8元,布娃娃8元,一共是5個8元,就是5乘8等于40元。”
因為有了前面的分類整理,在這里,無形之中就擴大了學生的思考空間,為學生的發散思維提供了有效的思考依據,學生的創造性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也許,這是教師在備課過程中所沒有預見到的。
李老師聽完點點頭,說:“哦,你是這樣想的。誰還有不同的問題?”
學生7:“學習用品和玩具一共多少元?”
李老師:“學習用品多少元?”
生答:“3加3再加3,等于9元!
李老師:“玩具多少元?”
生答:“8加8等于16元 !
李老師:“學習用品和玩具一共多少元?”
生答:“9加16等于25元。”
也許李老師沒有預料到剛才兩位學生會把多步計算的問題用乘法計算,當學生再次提出這樣的問題時,李老師就不再讓學生自己站起來回答,而是急于引導學生進行分步分析,讓學生用加法計算。
接著,李老師指著黑板上板書的“學習用品與體育用品一共多少元”分別提問:“學習用品多少元?”、“體育用品多少元?”、“它們合起來多少元?”讓學生分別做答并板書:15+9=24(元)。然后指著黑板上板書的“三種物品一共多少元”問:“能不能用加法計算?”
生答:“9加15加16 等于40元!崩罾蠋煱褜W生說的算式“9+15+16=40(元)”板書在黑板上之后,小結:“我們一年級的時候已經學習過加法,當加起來特別特別特別長的時候,我們就用乘法計算。” 說完這句話,李老師停頓了一秒鐘,也許她覺得自己剛才的這句話有問題,又緊接著說:“要是只有一步計算,也可以用乘法計算!
顯然,李老師認為這里出現的問題都不是“加起來特別特別特別長的”,所以才會在學生已經用乘法進行計算之后,而急著引導學生用加法進行計算。
接下來李老師又出示一摞兒口算卡片,說:“每個小組的桌子上,都有一摞兒卡片。在這摞兒卡片里,有得數是12的,有得數是16的,還有得數是24的,F在,請同學們小組合作,把它們分分類,并用圓圈兒把它們圈起來!
李老師此時處理的是練習中的第3題。課本中創設的情境是智慧老人、淘氣和笑笑射氣球。李老師再次創造性的使用教材,將靜止的課本情境激活,面向全體學生,不僅使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練習、鞏固了乘法,而且進一步培養了學生分類整理的意識和能力。
對學生分小組合作完成的內容進行講評之后,李老師讓學生在課本上完成練習一的第2題。
……
下課后,我們和李老師一起討論了本節練習課中的有關問題。
首先,我們對李老師創造性的使用教材,將靜止的教材內容變為讓學生動手操作,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的做法,加以了肯定。
然后,我們著重和李老師探討了“什么情況用加法計算,什么情況用乘法計算”的問題,是不是就像李老師上課時說得那樣:“當加起來特別特別特別長的時候,我們就用乘法計算”呢?這個問題一提出,李老師也笑了。她說:“不是。當時我也沒想到那個學生會想到‘跳繩3元加上筆記本5元等于8元,鋼筆5元加上羽毛球3元等于8元,文具盒5元加雞毛毽3元等于8元,3乘8等于24元’。另一個學生會說‘跳繩和筆記本合起來是8元,羽毛球和鋼筆合起來是8元,雞毛毽和文具盒合起來是8元,小汽車8元,布娃娃8元,一共是5個8,就是5乘8等于40元’。我備課的時候想的是,如果學生提出了買‘學習用品和體育用品一共多少錢’之類的問題,就讓他們用加法計算,沒想到學生會用乘法計算。”
其實,學生之所以會用乘法計算,一方面與教師創造性的使用教材有直接的關系。如果教師按照教材中靜止的情境進行教學,學生是不容易發現“跳繩3元加上筆記本5元等于8元,鋼筆5元加上羽毛球3元等于8元,文具盒5元加雞毛毽3元等于8元,3乘8等于24元”以及“跳繩和筆記本合起來是8元,羽毛球和鋼筆合起來是8元,雞毛毽和文具盒合起來是8元,小汽車8元,布娃娃8元,一共是5個8,就是5乘8等于40元”的。也就是說,教師沒有預見到自己創造性的使用教材的結果,因此,才會在學生用乘法進行計算之后,又進一步引導學生用加法進行計算,并說了那么一句語言不準確的話。另一方面,李老師開始就明確要求學生提“乘法問題”,學生就認為對所提問題進行的回答,必然要用乘法進行計算,而且通過學生自己的觀察和發現,用乘法計算用得還相當的好,但李老師沒有抓住這一點。
由此看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能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且要能對在教學活動中可能會發生的各種情況,有一定的預見性,還要能根據學生在進行數學活動時的實際情況,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思路,抓住學生回答問題中的“閃光點”,對學生的思維方法和思維能力進行有意識的培養,并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加強學生對“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就在我們身邊”的體會,以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回家路上 篇7
教材分析:
我說課的內容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三冊第四單元中的內容。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習了2、3、4、5的乘法口訣的基礎上安排的一節練習課,是對2、3、4、5的乘法口訣的鞏固與疏理。學生將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能主動提出數學問題,進一步鞏固乘法口訣,并能正確熟練地計算,從而提高學生的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因此,我根據本節課的特點,將教學目標確定為。
1、知識目標:在數學游戲的方式下會主動提出問題,并運用所學的乘法口訣解決問題,進一步 鞏固了乘法口訣,能正確熟練地計算。
2、能力目標:提高根據題中信息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初步培養有條理地說明自己想法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利用數學游戲的方式激發學習興趣,感受學習數學的快樂。
本課的教學重點,難點為:根據題意提出問題,并運用乘法口訣解決問題。
教學教法: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行之有效的教法是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保證。根據教材及學生的特點,我主要采用小組合作學習與啟發式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采取扶——半扶半放——放的教學方式,充分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雙主”活動體系。
教學學法:
教學活動是教與學的雙邊相互促進的活動。在教學活動中,學生始終是學習的主體,為了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科學的方法,真正做到課堂教學面向全體學生,依據新的課程標準,本節課在學生學習方法上力求體現以下幾點。
1、在具體的情景中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理解問題和初步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探索的成功,學習的快樂。
2、在小組合作交流活動中,來完善自己的想法,構建學習方法。
3、通過靈活,有趣的練習,鞏固計算方法,提高計算技能。
教學過程:
本節課是本單元的總體回顧課,也是綜合復習課,我從以下幾方面設計此課。
1、通過學生背誦2、3、4、5的乘法口訣來了解學生對口訣的掌握程度。
2、出示一組口算題,要求學生說出結果的同時,說出對應的乘法口訣,以此來鞏固乘法口訣的應用。
3、出示書中圖畫,并用講故事的形式,創設情境,這樣就會引起學生的興趣,接著讓學生觀察圖畫,說說知道的信息(在這里采用自己說,同桌說,全班交流并補充的形式),這樣,調動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并且培養了學生勤于動腦,善于觀察的能力。
4、根據信息提出乘法計算的問題,并解答這些問題。在這里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邊提問題邊計算,然后同桌合作一人問問題一人回答,這樣能夠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同時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培養了有條理地表明自己看法的能力。
5、最后做幾組練習題來鞏固所學的乘法口訣。
總之,這節課的設計,我嘗試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力圖營造一種積極愉快而又富有智慧的教學環境,更好地將學生的情感與認知,感受與理解,學生的主體與教師的主導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通過教學促進學生數學智能整體而和諧地發展。
回家路上 篇8
教材簡析:
教材采用一些小動物放學回家的畫面展現了許多數學信息,采用“你問我答”的數學游戲方式引導學生主動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然后通過不同形式的“練一練”,提高學生練習的興趣和效率,幫助學生理解,記憶和運用口訣。
學情簡析:
學生對枯燥的訓練比較排斥,也比較缺乏有條理的說出自己想法的能力,但對以看圖講故事的形式來呈現圖中的信息比較感興趣,教師可以采用這種形式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小組內根據畫面提出問題,并運用學過的乘法口訣解決問題。
目標預設:
1、結合具體情境,逐步發展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鞏固2、3、4、5的乘法口訣,能比較熟練的用乘法口訣進行表內乘法的口算。
3、提高學生應用口訣進行計算的技能和有條理說明自己想法的能力。
教學重點:知道口訣的意義,并正確熟練應用口訣計算。
教學難點:理解口訣的意義,并正確熟練應用口訣計算。
教學準備:教師準備:貼圖
學生準備:課堂作業本
教學過程:
。ㄒ唬 創設情景,復習引入。
1.常規練習,齊背4的乘法口訣.
2.聽算:
第一組:2×4,3×5,9×2,4×6,5×7
第二組:4×4,4×9,7×4,3×8,8×4
3、出示掛圖:動物學校的放學鈴聲一響,小動物3個一群,2個一伙,蹦蹦跳跳的走出學校,看他們多高興!
。ǘ、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1、看一看,說一說
請同學門仔細看圖,把看到的情景講給大家聽,同桌互相說一說
全班匯報,交流。
2、提出問題
同學門說的真好,那你能根據那副圖說出乘法解決的數學問題嗎?請獨立思考。嘗試提問。
小組交流全班匯報
(1)、動物們3只3只的一起走,3隊工有幾只動物?
。2)、小鳥5只一堆,3堆小鳥共有幾只?
(3)、鮮花5朵一堆,2堆有幾朵鮮花?
。4)、小魚3只一堆,4堆有幾只小魚?
。5)、一條船可以坐4只小動物,4條船可以坐幾只小動物?
。6)、學校教學樓一面有9扇窗戶,3面有幾扇?
3、解決問題
以小組為單位,合作解決問題,比一比,哪個組解決問題多。
匯報學習過程
學會進行質疑,請求老師指導。
寫在課堂作業本上。
。ㄈ、練習鞏固
1、比一比,算一算
出示書p23.1:看誰算得又準有快。請同學作好準備,同時開始,比比誰先做完,再集體訂正
要求:認真審題,將+、x看清楚。
2、看圖列算式
出示書p23.2題圖,請同學門仔細觀察,列出算式,在集體交流
。1)、每橫排有6顆星,4排有幾顆星?
每列有4顆星,6排有幾顆星?
4x6=24(顆) 或 6x4=24(顆)
(2)、每橫排有7個圓,3排有幾個圓?
每列有3個圓,7列有幾個圓?
3x7=21(個) 或 7x3=21(個)
3、送信游戲
師:瞧,動物們蓋起了兩座漂亮的樓房,他們都忙著往新家里搬呢,你能幫他們找到家門嗎?
將書p23.3算式做成卡片發給學生,得數做成門牌號,進行送信游戲。
比比,誰送得又快又準!
(四)、拓展性學習
1、找一找,生活中還有那些問題可以用乘法解決,與同學說說。
2、小蘭買3塊橡皮,每塊橡皮3角錢,小蘭一共花了多少錢?媽媽給他1元錢,應剩下多少錢?
分析:這是一道先乘后減的應用題,首先利用乘法口訣算出小蘭花錢總數,在用媽媽給的錢數減掉花掉錢數求剩余.
解答:3×3=9 (角)
10角一9角=1角
答:小蘭一共花了9角錢,媽媽給了他1元,應剩下1角.
五、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還有哪些問題沒解決?
回家路上 篇9
這是一節綜合應用學過的乘法口訣解訣問題的練習課。教材通過小動物放學回家的情境提供了很多數學信息,采用“你問我答”的數學游戲方式引導學生主動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本班學生通過前面對乘法口訣的學習,已具備一定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他們能從教師出示的圖畫中發現數學問題并有條理地用語言表達出來,也具有一定的互評意識。大部分學生學習數學感覺輕松,愉快,上課思維活躍,勇于回答問題。對口訣的認識也逐步加深。課堂上,根據學生的學習掌握情況,我對本節課作了如下設計:
一、練一練
將書本第23頁的三道練習題:1、算一算(口算題);2、看圖填空(看方陣圖列式);3、找新家(計算連線題)。讓學生利用課始十分鐘的時間獨立完成。
二、提問題。
1、看一看。(獨立觀察主題圖,看一看圖上都有些什么?)、提一提。(要求學生,獨立提出一個問題,使這個問題既可以用加法解決,又符合用乘法計算的條件。)
2、說一說。(請2個學生獨立匯報)
3、小結。結合剛才匯報的問題,進行總結性引導。要提的問題必須符合兩個條件,第一:要用加法計算,那么問題一般都是“一共”類的問題;第二:還要能用乘法計算,那么問題中所提問的對象,每一個加數必須是相同的。
4、試一試。(請同學們再試著提出更多的乘法問題,并列式解答)
由于在小結時,孩子們發現提乘法問題并不是很難,只要是“一共”類的問題,所提問到的對象每份數都相同就可以了,這個難點突破后,通過巡視發現,大部分孩子都在主題圖中找到三個以上的問題,并結合2~5的乘法口訣進行列式解答。
回家路上 篇10
教學地位:
在學習本課之前,學生已經充分掌握了2-5的乘法口訣,能熟練地用2-5的乘法口訣計算,并且在本單元的《做家務》、《需要幾個輪子》、《可愛的小青蛙》等課中,已初步接觸了乘法口訣的應用。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結合具體情境,逐步發展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鞏固2-5的乘法口訣。能比較熟練地用口訣進行表內乘法的口算。
。3)體會口訣的優越性。
2.過程與方法
(1) 采用小組合作探究的方法,讓學生提問題、解決問題。
(2) 運用口訣解決數學問題,熟練掌握口訣。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培養學生合作學習和運用數學解決生活中問題的能力。
。2)培養學生有條理地說明自己想法的能力。
教學重點:
會用2-5的乘法口訣進行計算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提高運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有條理地說明自己想法的能力。
教學關鍵:
通過小組合作和采用多媒體輔助手段,幫助學生掌握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突破難點,達成目標。
教學教法:
根據教學內容的有關特點及學生的學習習慣、認知基礎和接受能力;充分發揮學具和教具的作用;遵循教學的規律和原則;本節課特采用了講解法、談話法、實驗法、激趣法和小組合作學習等教學方法進行教學;以體現“精講、善導、激趣、引思”的課堂教學“八字”要求;達到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教學指導思想。促進素質教育的發展。
教學學法: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及學習能力,本節課準備指導學生學會在小組合作中,觀察、比較、分析、歸納的學習方法;
教學過程:
為實現教學目標,優化課堂結構,落實素質教育;根據以上的分析,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一、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ㄒ唬┡c學生共同完成幾個繞口令
一張桌子,四條腿;兩張桌子,八條腿;……
師:其實這是應用了?生:4的口訣。
一雙筷子,有兩根;兩雙筷子,有四根;……
師:這是應用了?生:2的口訣。
一只手,五根手指;兩只手,十根手指;……
師:這是應用了?生:5的口訣。
。ǘ┳匀贿^渡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周圍,很多地方都能應用到這些乘法口訣。你看,動物學校開學了,學習一天后大家高高興興地回家,瞧!他們在回家路上多高興!
師課件出示情境圖,并板書:回家路上。
二、小組合作,探究問題
(一)問題一:你在回家路上看到了什么?
1.分組討論
2.小組代表匯報
在這個環節中為了后面的提問題做鋪墊,故要引導學生說出:在回家路上,我們看到了河里面有四艘小船,每艘船上有四只小動物……
。ǘ﹩栴}二:根據你們觀察到的內容提出與乘法有關的數學問題。
1.小組合作:1人提問,1人回答,1人記錄。
2.小組匯報展示。
3.師板書整理。
船上共有多少只小動物?4*4=16(只)
路上共有多少只小動物?3*3=9(只)
草地上共有多少朵花?2*5=10(朵)
一共有多少只小鳥?3*5=15(只)
河里有多少條魚?3*4=12(條)
三、練習鞏固,實踐應用
1.師出示口算卡片(開小火車的形勢)
2.看圖填空。(指名回答)
引導學生說出“我為什么這樣列式!
3.游戲:搶凳子。
三輪,共六人參加,淘汰三人,剩下三人獲勝,派發小禮品。
準備六道算式,五把椅子,椅子上貼好數字:12,12,24,24,18
六道算式是:2*6= 3*4= 4*6= 3*8= 3*6= 2*9=
音樂起第一次撤掉數字24的椅子,第二次撤掉數字12的椅子,第三次,找到座位的三人獲勝!
后師引導學生總結:同學們?在游戲的過程中,你們有沒有發現老師設計這個游戲的小秘密?生:有兩道算式的得數是一樣的。
師補充:在乘法口訣表中,還有很多這樣的口訣不同,但結果也就是乘法算式中的積是一樣的口訣。我們在后面還要繼續學習。
四、談談收獲,總結評價
好,同學們!我們今天的課就先上到這里,大家今天玩得開心嗎?開心之余,你又有什么收獲呢?
課堂總結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起畫龍點睛的作用;本課的總結采用了引導回憶歸納的方法,這樣總結,既突出教學重點,又使知識系統化、條理化,進一步培養歸納概括的能力。
回家路上 篇11
課時教案
教材: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
課題:回家路上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理解乘法意義,熟練掌握1-5的乘法口訣;
2、結合具體情境,讓學生學會觀察,看懂圖意,根據圖中提取的信息自己提出問題,并能用乘法口訣解決問題,感受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主動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提取圖中的信息,能用乘法口訣解決問題。
教學準備:掛圖 乘法口訣卡片。
教學過程:
一、情景創設
談話:同學們動物學校開學了,學習一天后大家高高興興地回家,你們看,他們在回家路上多高興!
板書課題
二、問題探究
提問:回家路上都看到了什么?
談話:根據圖上景物提出問題
板書:船上有幾只小動物?
4×4=16(只)
……
三、體驗感悟
1.組織學生匯報,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2.你有好的辦法記住這些算式和得數嗎?
3.引導學生整理口訣
4.組織學生多種形式背誦口訣
四、實踐應用
“練一練”
完成練習1、2、3
五、小結
這節課你們學的開心嗎?能說說你的收獲嗎?
六、布置作業
一課一練第8頁
板書設計
回家路上
船上有幾只小動物? 4×4=16(只)
河里有多少條魚? 3×4=12(只)
一共有多少只小鳥? 5×3=15(只)
草地上一共有多少多花? 2×6=12(朵)
岸上一共有多少只小動物? 3×3=9(只)
……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理解乘法意義,熟練掌握1-5的乘法口訣;
2、結合具體情境,讓學生學會觀察,看懂圖意,根據圖中提取的信息自己提出問題,并能用乘法口訣解決問題,感受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主動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提取圖中的信息,能用乘法口訣解決問題。
教學準備:掛圖 乘法口訣卡片。
教學過程:
一、情景創設
談話:同學們動物學校開學了,學習一天后大家高高興興地回家,你們看,他們在回家路上多高興!
板書課題
二、問題探究
提問:回家路上都看到了什么?
談話:根據圖上景物提出問題
板書:船上有幾只小動物?
4×4=16(只)
……
三、體驗感悟
1.組織學生匯報,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2.你有好的辦法記住這些算式和得數嗎?
3.引導學生整理口訣
4.組織學生多種形式背誦口訣
四、實踐應用
“練一練”
完成練習1、2、3
五、小結
這節課你們學的開心嗎?能說說你的收獲嗎?
六、布置作業
一課一練第8頁
板書設計
回家路上
船上有幾只小動物? 4×4=16(只)
河里有多少條魚? 3×4=12(只)
一共有多少只小鳥? 5×3=15(只)
草地上一共有多少多花? 2×6=12(朵)
岸上一共有多少只小動物? 3×3=9(只)
……
回家路上 篇12
數學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在信息化的社會,要求學生加強收集信息的能力,重視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養成主動深入地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生活,用數學的頭腦去思考問題,通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去解決問題,從而實現數學課程的生活化、社會化和實用化,這是非常重要的。
這一節課,課堂氣氛很好,學生學得積極主動,知識的獲得與情感體驗同步進行,教學較為成功。具體體現在以下兩方面:
1、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
《課標》強調數學教學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回家路上》這一課是讓學生復習乘法的意義和應用2——5的乘法口訣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教材用一些小動物放學回家的畫面展現了許多數學的信息,采用“你問我答”的數學游戲方式引導學生主動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為此,教學時,我主要是讓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學習中獲取知識。首先,我根據學生喜歡聽故事的特點,以講故事的形式呈現圖中的信息(出示掛圖),然后讓學生用語言表述自己的所見,再在小組內采用“你問我答”的游戲方式,根據畫面提出數學問題并且運用學過的乘法口訣解決這些問題。學生興味盎然,積極思考發問并認真解答。如生1問:船上共有多少只小動物?生2列出算式:4*4,生3說:我們可以利用“四四十六”這句口訣來算出它的得數。生4問:草地上有多少朵花?生5列出算式:6*2,生6:利用“二六十二”這句口訣就知道它的得數了,不用再一個一個或兩個兩個地數了,真方便!嬅嫔系膬热荩瑢W生真是無所不問啊!都能根據乘法的意義來列式的,并且都能正確運用學過的口訣來計算得數,這真是我意料不到的。我覺得這樣做不僅使學生加深對乘法意義的理解,熟練應用2——5的乘法口訣來解決實際問題,感受到我們的身邊到處都有數學,學好數學是非常重要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合作交流、口頭表達等能力。
2、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都是以學生為主,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活動空間,給學生廣泛參與的機會和發展的余地。整個教學過程都是由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再探索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在設計練習時,我注意到學生情感方面的問題,特地設計了題型豐富、形式多樣的練習,激發學生自主活動的積極性。如“師生對口令”、“爭當快射手游戲”、“踩汽球游戲”、“快速接龍游戲”、“開啟動物之門”(找新家)等游戲。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不僅讓學生充分、主動、積極表現自我,同時也注意用語言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讓學生獲得一種積極的情感體驗,愛學、樂學,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