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和千克》教學設計與評析
執教:張店區西六路小學 王劍
評析:張店區教研室 高思輝
教學內容:人教版試驗教材二年級下冊第六單元
課題:克和千克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使學生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
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知道1000克=1千克。
2.使學生知道用秤稱物體的方法。
3.在建立質量觀念的基礎上,培養學生估量物體質量的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建立1克、1千克的觀念,培養學生估量物體質量的能力。
教具準備:一個蝸牛(重1克)、鹽(500克)兩袋、多媒體課件、天平、砝碼、2分硬幣、彈簧秤、實物投影。
學具準備:小天平、2分硬幣、大米、石子、彈簧秤、各種物品。
教學過程評析一、創設情境師:同學們,我聽說咱班有兩名同學跑的很快!他們是誰啊?生:是“杜鵬程”和“牛一凡”。師:今天讓他們舉行一場比賽怎么樣?師:今天的比賽要增加難度,讓他們每人背一個同學來比怎么樣?(學生活動)師采訪冠軍:你為什么要選“王盟”,不選“馬燁炫”呢?生:因為“王盟”很輕,“馬燁炫”很重。師:“王盟”多重?“馬燁炫”呢?除了“斤”以外,你還知道哪些表示物體質量的單位?師小結:“斤、兩”是我們國家常用的單位,你知道國際上通用的質量單位是什么嗎?這節課我們來研究國際上通用的質量單位“克和千克”(板書)二、探究新知1.交流匯報。師:前幾天老師讓同學們廣泛收集、調查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品的質量現在交流一下好嗎?生1:我媽媽買的牙膏是30克。生2:火腿腸一根40克生3:前幾天測體重我是34千克。生4:一袋茶葉400克。生5:一袋面粉25千克……師小結:同學們說了那么多,你有什么發現嗎?生6:有的用“千克”作單位,有的用“克”作單位。生7:比較輕的東西用“克”作單位,比較重的東西用“千克”作單位。2.認識秤。師:要知道物品的輕重我們可以用什么方法?生:用秤來稱。師:讓我們一起來認識幾種常見的秤?(多媒體課件出示盤秤、臺秤、電子秤、天平、彈簧秤、磅秤。)師:你在哪見過這些秤?生1:我在超市賣食品的地方見過電子秤。生2:賣水果的地方有盤秤。生3:我見過夏天賣西瓜的用磅秤。……師:同學們都沒見過天平,下面我們來一起認識一下天平。(介紹天平的組成、用法)3.認識“克”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位小客人──“蝸牛”你們想不想知道這只蝸牛的體重?(學生興趣高漲)師:那我們應該選擇什么秤來稱呢?生:天平,因為蝸牛很輕。師:那我們一起來稱一稱這只蝸牛的體重。(示范操作)師:我們來看游碼的左端停在刻度幾?生:刻度1,這只蝸牛重1克。師:以蝸牛為標準,你能猜一猜一枚2分硬幣有多重嗎?師:我們分小組來稱一稱看誰估量的最準。(小組活動)師:每個同學拿一個2分的硬幣掂一掂試一試,感受一下1克有多重?你能說出大約重1克的物品嗎?生1舉著一塊橡皮:像這樣大的一塊橡皮。生2:校牌。生3:3粒玉米。生4反駁道:有可能是4粒。師:為什么呢?生4解釋:因為有的玉米大,有的玉米小。4.稱物品的質量師:同學們的桌面上有一些物品,下面我們就以小組為單位來稱一稱,好不好?聽清要求:(1)先掂一掂,估計一下物品的質量,然后再用天平稱出物品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