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以內加法和減法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
如《萬以內加法與減法》的例3,被減數中間和末尾都有0的減法。因為被減數只有三位數,所以筆算原理與例2相同。在這里,教材安排了用多種方法計算,即豎式和口算,體現算法多樣化的思想。算法多樣化是問題解決策略多樣化的一種重要思想,它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基礎。就計算教學而言,提倡并鼓勵算法多樣化,不僅糾正了“計算方法單一,過于注重計算技能”的教學方法,主要是鼓勵了學生進行個性化的學習。并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的計算經驗,讓他們繼續去探究、發現、創造不同的算法。
因此在教學時,我先讓學生獨立口算,并在小組內交流,充分展示學生的學習的成果,體會到自主學習所帶來的成功。出現了這樣幾種口算方法:
(1)把185看作200,500-200=300,因為多減了15,所以300+15=315。
(2)把185分成100和85,500-100=400,400-85=315。此外還有這樣一種方法,雖然學生沒有想到,我還是提示學生相處了第(3)種方法:把500看作485,485-185=300,因為被減數少了15,所以,300+15=315。當然,例3還可以用筆算的方法,有了例2的基礎,例3的筆算也就不成問題了。我完全讓學生自己獨立完成,并讓學生自己上來把你的算法說說同學聽聽,再讓有不同意見的同學說說他的理由。
此節課,我也深深的感到,作為一名教師要有耐心,要把機會讓給每一個學生,讓每一個孩子在啟發中互相創新,在啟發中激起探究的熱情。因為這種動態生成的效果正是我們所追求的。雖然對一時的“創造發明成果”還沒有馬上轉化,但在這過程中學生思維的發展,共同促進學習氛圍的形成。對學生今后的發展,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吧。
本節課讓學生了解每一種計算方法,目的是從小就培養學生“多種選優,擇優而用”的科學研究態度。同時當學生自己創造的算法被肯定時,他們幼小的心靈所萌發出的自我價值、學習信心、主動挑戰意識等不也是課堂教學的成功所在嗎?我認為這些才是提倡算法多樣化乃至教學改革的真諦。
第四教時 加、減法估算
教學內容:
加、減法估算(教材第98頁例5,練習二十第5—7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夠綜合具體情景,進行加、減法估算,培養估算意識。
2、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選擇適當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體現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教學重點:
1、在具體的情站境中,掌握加減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體驗估算的多樣性,能根據具體情況選擇適當的估算策略。
教學難點:
體驗估算的多樣性,能根據具體情況選擇適當的估算策略。
教學準備:教材第98頁主題圖。
教學過程:
一、復習近似數
1.實驗小學今年有學生1601人,約是( )人,
2.小明家到學校有492米,約是( )米,
3.一臺彩色電視機售價是1095元,約是( )元,
4.學校圖書館又買來新書702本,約是( )本。
講一講自己是怎樣想的?
【設計意圖】:通過對于近似數的復習引出加減估算的自主探究活動,讓學生在嘗試、交流、討論中掌握估算的一般方法,體驗估算策略的多樣性。
二、新知研討
1.引入。
師:同學們,上一節課我們學習的是什么?你能說一說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