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期待”中“悅讀”《假如》教學案例
“期待視野”與教學內容水平相當,相互溝通,又一次強烈地激起學生探究文本的沖動,在新一輪的閱讀期待下不斷地扣擊文本、反思文本。
三、創設情景,引發閱讀期待
創設情境,即帶領學生進入一種教者設置的與閱讀內容有關的教學情境中。語文是人文性很強的學科,找準感情基調,將學生沉睡的情感喚醒,積極營造充滿真情的課堂氛圍,使學生產生探究課文的,從而為閱讀提供強大的動力。
教學中,我通過看圖聽風聲,把學生帶進了寒冷的冬天,讓學生看圖說話,對課文內容相當于先進行了預測與猜想。進行了口語表達訓練后,我問學生課文是怎么寫小樹的?又讓學生回到文本,一個“縮”一個“嘆息”與自身剛才的用詞進行比較,感受作者用詞的精妙。然后又創設情景,師生角色對話,把自己就當成那棵風中的小樹,一次次的對話交談中,角色的扮演中,學生感受到了小樹的寒冷與孤獨。這樣的情景氛圍一定要融于真個課堂,當學生不能讀出小樹的寒冷時,我沒有評價,也不指導該怎么讀,而是讓學生再聽風聲,在呼呼的北風中,他自然就讀出了那種味道,讀出了他自己真切的感受。
小學階段尤其是低年級學生,他們的知識層次較低,閱讀能力也很有限,他們的“期待視野”大多只停留在主要內容上。而我們知道,閱讀教學只講內容是遠遠不夠的,教材中有不同的情感期待著我們去體驗,有豐富的人文內涵等待我們去挖掘,這些精髓依賴于教師的分析、提問、灌輸是不能為學生所汲取的。在學習
“西西只坐在屋里望著窗外的小樹和飛燕。再也不能和我們一起在操場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戲!边@個句子時,我巧妙地創設情境,聯系自身,構建一個引力強勁的磁場,抓住學生的心。我通過對比朗讀體會西西的不幸,先引導讓孩子自己聯系平時在操場上玩耍的情景,快樂地讀“和我們一起在操場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戲。”然后話鋒一轉,一場無情的車禍奪去了西西的雙腿,從此西西——“不能和我們一起在操場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戲!薄霸僖膊荒芎臀覀円黄鹪诓賵錾媳寂,在草地上游戲。”一個“不能”,一個 “再也不能”,強烈的對比中,孩子動容了。再通過排比句式感情引讀在我們開心玩耍時“西西只坐在屋里望著窗外的小樹和飛燕!弊掷镄虚g無不感受著西西的不幸,和我們無限的同情,有幾個孩子哭了。孩子們那顆純真善良的心,在此時被激發。
四、解放課堂,催生閱讀期待
閱讀期待是一種迫切求知的心理狀態,我們要充分地利用它成為學生閱讀的動力,使學生投入到閱讀中去。這就提醒我們,學生產生了閱讀期待,我們教師不是要去給這個期待以答案,而是要通過閱讀期待引導學生投入到文章內容中去,讓學生在熱切的期待中探究。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最大限度地解放學生,把讀的權力還給學生,給學生讀的自由,沒有干涉,沒有強加,學生在課堂上像蜜蜂一樣自由地采集“花蜜”。只有在這樣一個自主、寬松的環境里,學生才會不由自主的產生“期待心理”。也只有帶著自己的期待、愿望的閱讀,才能自由的走進文本,暢游于故事情節中,語言文字中。
如在課堂教學中,我通過延時評價,留給學生解讀文本的空間,給孩子們一個充分自我感悟的機會。讀小樹可憐時,一個學生讀不出小樹的可憐,我沒有評價,也沒有指導他該怎么讀,而是讓他再聽聽風聲,在情景的創設中,他感受到了,也讀出來了。讀“和我們一起在操場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戲!币痪鋾r,我也是引導孩子聯系自己平時在操場上玩耍的情景,再想想該怎么讀。孩子很好地讀出了自己的感受并說出了這樣讀的理由。這時的讀已經不單純是對課文語言的忠實再現了,而是能夠表達自己情感與理解的“二度創作”了,達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的讀書最高境界,使學生享受到學習的樂趣,獲得成功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