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期待”中“悅讀”《假如》教學案例
生:他不能再像以前那樣開心地在操場上玩耍了,我感到很難受。
師又出示句子再也不能和我們一起在操場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戲。
師:讀一讀,現在你的心里又是怎樣的感受?
生:讀到再也不能,我想到西西從此永遠都站不起來了,永遠都不能像我們一樣了,我心里非常傷心。
生:我都想哭了,多可憐的西西。
師:是啊,這就是中國文字的奇妙之處,加上“再也不能”竟然能帶給我們如此大的感受。
引讀句子:西西只坐在屋里望著窗外的小樹和飛燕,
師:以后的每一個日日夜夜里,只有輪椅陪著他。
下課了,當我們在操場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戲時,西西——
師:星期六,小朋友高興地和爸爸媽媽到動物園,游樂場玩耍時,西西——
師:下雪天,小伙伴們興高采烈地堆雪人,打雪仗時,而西西——
師:坐在窗前的西西,多想——
生:他多想能和我們一起在操場上玩。
生:他多想能擁有一雙好腿。
生“他多么想可以出去和我們一起堆雪人,打雪仗。
師:可是西西他能嗎?
生:不能!
再讀再也不能和我們一起在操場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戲。
片段四:拓展寫話,釋放情感
師:這個世界上,還有許許多多不幸的人,不幸的事,你看
課件出示:被污染的小河、雙目失眠的兒童、貧窮山區的孩子、餓癟了肚子的熊貓、渴得 厲 害的地球媽媽……
師:一個有愛心的人,隨時隨地都會想著去幫助別人解決困難。假如你有一枝馬良的神筆,你想拿它來幫助誰?
師:小組合作,各挑選一個,仿寫:
假如我有一枝
馬良的神筆
我要給——————
畫————————。
小組交流:
第一組: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我要給山區的孩子畫許多衣服和食物/讓他們不用在寒冷的北風里挨餓、受凍。
第二組: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我要給被污染的小河畫清清的水,讓它恢復以前的明凈。
第三組: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我要給四川的小朋友畫許多房子,讓他們住在自己的家里不要住帳篷。
第四組: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我要給汶川地震中失去孩子的媽媽畫出他們的孩子,讓他們不再哭泣。
小組展示:配樂朗誦
作業:完成小詩。
課后反思:
上述幾個片段中,我利用閱讀期待,引導學生在不斷的期待中,一次又一次主動積極地進入文本,感受、朗讀、品悟,從而提高了閱讀教學的效率。
一、故事導入,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興趣就會主動去探索。因此,上課伊始,我播放動畫片《神筆馬良》讓學生也產生一種想擁有一支神筆的愿望,然后我問:“假如文中的小朋友也有一支馬良的神筆,他會做什么?”孩子們已經迫不及待地想去文中看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