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雪》教學實錄及反思
【教材簡析】
《看雪》是人教版第三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課文,課文語言優美,感情豐富,大陸與祖國寶島臺灣,隔著海峽,大陸望著寶島,聽著陣陣濤聲,想著美麗的日月潭。那里有春節,那里有龍舟,那里有濃濃的鄉音,那里有深深的鄉愁。只是,那里很少有雪。那里的孩子們多么希望能看到雪呀!盼著到北京來看雪。北京有飄飛的雪花,有可愛的雪人,有銀裝素裹的雪景。在北京不但能看到迷人的雪景,還能看到比雪更迷人的風景。什么時候才能使海峽不再成為阻隔,讓中國臺灣的孩子們來北京看看真正的雪呢?我們盼望著。有盼望中國臺灣回歸、實現祖國統一的愿望。(以下是我在教學中留下的一個的片段)
【教學實錄】
師:同學們,老師曾經說過,邊讀邊思考是一種非常好的讀書習慣;會提問題的孩子是好樣的,如果既能提問題,又能解決別人提出的問題,那是最棒的。我相信我們班最棒的孩子肯定很多。這堂課老師就要看看,誰是最棒的孩子。
師:下面請同學們讀課文,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提出來?
師:剛才,老師在同學們讀書思考期間,我巡視了一下,我們班同學可會提問題啦,下面我們來交流一下,好嗎?
生:老師,“深情”什么意思我不懂。(大部分同學提的都是些詞語方面的問題。)
……
生:老師既然已經看過雪了,為什么不直接回答:“我看過了”。而是微笑著點點頭。(師馬上給予鼓勵)
生:老師為什么要深情地說這句話:“北京的小朋友正盼著你們呢”!我不懂意思。
生:老師為什么不直接告訴同學們,我在北京見過,而是指了指地圖上的北京,說:“在我的故鄉”。是不是有點羅嗦。
(此時,我的心“咯噔”了一下,備課時,我還沒有思考過這個問題,是有點羅嗦嗎?我轉念一想:不,這是一個很有研究價值的問題,這個問題關系到海峽兩岸同胞的那種濃濃的思鄉之情。我馬上給予肯定:“你真會提問題,這個問題很有研究價值,等我們細細地讀讀書,這個問題肯定能解決的非常好。”)
……
師:同學們,你們剛才提了那么多的問題,怎么辦,要不要老師一一答復呢?
生(齊聲回答):不要,我們自己解決。
師:真是好樣的。那怎么解決呢?
生1:我們四人小組討論討論。
師:(點點頭):討論討論,是個好辦法。
生2:如果我們自己解決不了的,再請老師幫忙,好嗎?
師:(微笑著)老師非常愿意。
生:(眾笑、然后就馬上就四人小組論起來了。)
師:小朋友,停一下行嗎?老師想提醒大家一下,要想解決好問題,最好的辦法是先好好的讀課文,大家互相讀著讀著,問題可能自然就解決了,試試吧。
生:(改變了方式,去讀書了)
……
師:剛才老師走了一圈,發現好多小朋友自己都分了角色,在讀課文中人物的對話呢?能否向大家展示一下呢?
生:能(大家躍躍欲試)
對話朗讀展示(略)
在朗讀的展示的過程中,一位小朋友忽然站起來說:“老師,我知道‘老師’為什么不直接回答說自己在北京見過雪,因為她想讓小朋友們猜一猜,這樣有意思一點。”
生(忍不住):我也知道,這樣是因為老師想讓小朋友們認識一下北京到底在地圖上的什么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