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雪》教學實錄及反思
師:(順勢一撥):那就說:“在北京看過。”就行了,干嗎還要說,“在我的故鄉。”
(此時,有的小朋友呆了,有的小朋友抓抓腦袋,有的小朋友把剛剛舉起的小手又放下來了)
師:能否聯系一下《識字3》中的內容。
生:老師,我知道了,如果老師說在北京看過,說不定是到北京旅游湊巧看過的,可她說在我的故鄉,說明老師就是北京人。
師:對極了,這是了不起的“知道”。
生:我想這位老師一定想念自己的故鄉。
生:我想老師說這句話的時候,心情一定特別的自豪,因為自己的故鄉有雪呢。
生:老師,我認為老師說這句話的時候,說不定心里也很難受,因為她這么想念自己的故鄉,可就是不能到故鄉去看看。
生5:都是那個惹的禍,不讓她回到北京。
……
【教學反思】
這節課結束之后,我和同事們聊了很多,自己也想了很多。平時,課堂上往往教師是主人的比例占多,串講串問,有時學生脫離軌道馬上拉回來,生怕浪費一點時間,完成不了教學任務;有時又害怕學生造成尷尬的場面,自己下不了臺,每次涉及質疑問題都是“蜻蜓點水”,有時甚至牽著他們走,澆滅了學生的火花。這堂課,我順著學生的學路,進行了新的教學,雖然與備課時的思路,有一定的差距,但反而感到輕松,因為我看到了學生創造的火花在不斷的閃爍。
英國哲學家約翰密爾曾說過:天才只能在自由的空氣里自由自在呼吸。心理學研究還表明:人在輕松和諧的環境里思維才表現得最活躍,相反,在壓抑的思想環境里。在禁錮的課堂氣氛中,是很難產生創造性思維的。
從這堂課的教學中,我深深地領悟到,只有那種給學生足夠的空間的教學,只有那些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的學習方式的教學,才能更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