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第三冊語文園地三《我們去“旅游”》
(3)教師引導學生選擇和確定內容,幫助學生順利地上網學習,與學生交流學習的收獲或感受。
(學生可以通過上互聯網和校園網獲取許多相關的信息,逐漸拓寬自己的視野,積累各方面資料,學生在整個探究過程中發揮信息技術在學生的學習和人格發展中的積極作用,達成有效的交互活動,人機互動,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從而實現教學的目標。)
三、口語交際,互相交流,共同提高。
1、兩人一組,一個做“小導游”,一個做“小游客”,互相介紹自己查閱到的風景名勝資料。
要求
(1)展示的內容要圖文并茂,有說服力。
(2)介紹時,“小導游”語言要簡潔、生動,完整,吐字要清楚。“小游客”要認真傾聽,有禮貌地提問。
(3)整理資料,為展示匯報做準備。
2、自由組成“旅游團”,輪流當“導游”和“游客”,“游客”可以隨時向“導游”提問題,“導游”要耐心解答。靈活地安排介紹和答問兩方面的內容。
(1)內容相近的同學可以組成一個“旅游團”。
(2)“導游”要靈活地安排介紹和答問兩方面的內容。可以游客先提問,導游一一做答,然后導游再介紹游客沒有問到而自己認為有必要講的情況。也可以導游先介紹,中間穿插游客的提問。不拘泥答問的順序。
(3)、互相補充,互相學習,使自己的小“旅游團”更吸引人。
(經過整理及小組協商討論,相互補充,互相評價,形成通順的語言表達出來。學生們樂于表達,樂于參加口語交際活動,真正培養口語交際的能力。)
四、全班展示,培養創新思維。
(1)根據學生自由組成的“旅游團”,匯報展示。
(2)“小導游”們通過網絡等形式,介紹各個不同的景點。匯報時,可以結合剛才查閱的文字圖片資料,還可以加上相關的傳說或典故,把風景名勝描述得繪聲繪色。
(3)“小游客”可以隨時有禮貌地提問,對“小導游”的回答要表示感謝。
(學生在感受和體會祖國的美麗河山以及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的同時,通過欣賞、表達、合作、交往等活動,培養良好的語感,建立和諧友好的人際關系。)
五、師生評議,課堂總結。
1、師生通過評議,評出“最受歡迎的小導游”和“最受歡迎的小游客”。
2、這節口語交際課,我們上網瀏覽了祖國的大好河山,美美地做了一回“小導游”和“小游客”,希望同學們在“十一”黃金周里,再出去走一走,去大自然中領略更美妙的風光!
(把知識從課內拓展到課外,引導學生善于觀察和感受,激發學生對祖國的熱愛和贊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