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雷鋒叔叔 你在哪里導學案
教材分析:
本課以詩歌的形式贊頌了雷鋒同志的事跡,雖然雷鋒同志離開了我們,但在我們的身邊還有無數個雷鋒出現。這首兒童詩以優美的語言、流暢的音韻描寫了雷鋒叔叔的感人事跡,通過學習課文教育學生成為一名像雷鋒一樣樂于助人,對社會有幫助的人。
教學目標:
1.感悟文中的重點詞句,邊品讀邊想象雷鋒助人為樂的情景。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讀表達對雷鋒叔叔的崇敬之情,并讀出詩歌的節奏感。
3.通過學習課文教育學生成為一名像雷鋒一樣樂于助人,對社會有幫助的人。
教學重點能在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中感悟理解一些詞句,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表達對雷鋒叔叔的敬愛之情。
教學準備:搜集雷鋒叔叔的事跡資料,多媒體課件
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激發情感。
你對雷鋒叔叔有哪些了解?請說一說。
雷鋒叔叔是一位平凡而又偉大的人,我們能從哪里找得到他的足跡呢?今天,我們就來誦讀一首關于雷鋒叔叔的詩歌。
二、初讀識字
1.學生根據讀書要求自由讀課文。
讀書要求:
(1)把課文中的生字、新詞多讀兩遍。
(2)遇到讀不通順的句子多讀幾遍。
(3)爭取把課文讀得又正確、又流利!
2.各小組內檢查讀字詞、讀課文。
生字詞闖關:
雷鋒叔叔 曾 泥濘 腳窩 年邁 荊棘 花瓣
晶瑩 尋覓 需要 足跡 灑下 汗滴 迷路
3.各小組展示讀課文的情況。
師生評價。
三、品讀詩歌,體會情感
(一)自讀感悟,初步體會。
1.出示自學要求:
(1)自由讀文,思考:雷鋒叔叔在哪里?劃出有關的句子。
(2)同桌一問一答,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學生自學感悟。
(二)引導想像,交流體會
1.學生邊讀邊想邊體會。老師引導學生根據課文中的詞句想像當時的情景:
(1) 從“蒙蒙的細雨”和“路上的荊棘”,可以看出迷路的孩子和年邁的大娘遇到的困難,而雷鋒卻不怕這些困難。
(2) “抱”“冒”“背”“踏”“泥濘路上的腳窩”,一路“灑下的汗滴”向我們描繪了雷鋒全心全意幫助別人,十分辛苦的情景。
結合生活實際想象:a、你們誰冒著蒙蒙的細雨在泥濘的路上過?能說說當時的感覺嗎?荊棘是什么?(出示圖片)走在鋪滿荊棘的路上會怎樣?
小結:更何況還要抱著一個孩子呢!還有背著一個年邁的大娘1多么艱難!把你感受到的讀出來!
(3)體會“足跡”和“露珠”的深刻含義:助人為樂的雷鋒精神是高尚的,大家牢記在心。
指導朗讀:重點指導兩個“你在哪里”:第二個比第一個語氣加重,語調拖長,要讀出深情呼喚的語氣,要根據情感的起伏,讀出急與緩的變化。小溪和小路的話,語速稍慢,娓娓道來,“瞧”以后的詩句可適當提高音調。
多種形式讀文:范讀——引讀——自由選擇伙伴合作讀。
3.讀最后一節,你有什么問題要問嗎?
(1)預設:雷鋒叔叔已經犧牲了,可是詩的最后卻說“終于找到了”,這是為什么呢?
(2)說說最后一句話: “哪里需要愛心,雷鋒叔叔就出現在哪里”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