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鋒叔叔,你在哪里》教學反思
活動結束后,我才來講課文,于是,孩子們對雷鋒那踏著泥濘,送迷路的孩子回家;踏著荊棘,背年邁的大娘行路的事跡,再不需要多講,“雷鋒叔叔,你在哪里?”這深情的呼喚,再不需要調動情感。課堂上,學生的朗讀真是水到渠成,他們通過對讀、領讀,一次次陷入到情節之中。
正因為有了對雷鋒的了解,孩子們對課文最后一句的理解,也就有了自己的感悟。孩子們還會找身邊的雷鋒呢。
《雷鋒叔叔,你在哪里》教學反思
山東省威海市塔山小學 劉明麗
新理念下的課堂中,教師要努力為學生搭建發揮的舞臺,促進動態生成,相信精彩從這里開始。
如在教學《雷鋒叔叔,你在哪里》一課時,我發現雷鋒的名字雖然經常被人們掛在嘴邊,但是由于時代的相隔,孩子無法很快真正進入課文情境。如何讓孩子動情呢?在教學開始,我首先讓學生談談自己課前所了解到的有關雷鋒的信息,綜合多種信息,讓學生對人物肅然起敬,對課文內容有了更深的領悟。在教學中,因為本文是詩歌,我就讓學生抓重點詞句來理解悟讀、展開想象。孩子們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感悟到了“抱、冒、背、踏、泥濘、荊棘”等一些重點詞的含義,并根據已有的經驗展開想象,面前自然而然地浮現了那感人的畫面……有的孩子說:“我仿佛看見雷鋒叔叔正冒著雨,深一腳,淺一腳地走著”;有的說:“我仿佛看見雷鋒叔叔正一手抱著孩子,一手用自己的雨衣替孩子遮雨,焦急地走著,自己被雨淋濕了,卻一點也顧不得”;還有的說:“我仿佛看見雷鋒叔叔背著年邁的老大娘氣喘吁吁地走著,豆大的汗珠不停地流下來,那路邊的荊棘劃了好幾道口子,他仍忍著痛繼續前進。”不用說,孩子內心深處已經在為雷鋒無私的精神震撼了。我想只有有創造精彩的意識,才不會與精彩失之交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