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學設計
(語文學習的過程就是學生學習方法習得的過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特別注重對學生進行讀書學習方法的傳授,案例中時時、處處可見一斑。)
6、薔薇是那么令人憐愛,看著它在雨中受到摧殘,如果你在它的身邊,你會怎么做?(生說)評價:真有愛心的孩子!花兒一定會感激你的!
7、看看薩沙是怎么做的呢?出示:薩沙朝著薔薇叢走去。他掀起雨衣,蓋在粉紅的薔薇花上。同學們,在讀這句話時,請注意這幾個動詞“朝、走、掀、蓋”,從這幾個動作中,可以看出薩沙對待薔薇花是怎樣的?
評價:薩沙是多么關心薔薇花啊,誰來讀。薔薇花是那么柔弱,一定要小心哦,誰再來讀。我們一起來輕輕愛護它。(齊讀)
8、當薔薇花受到了薩沙的保護,它會有什么心里話想說呢?
評價:別人幫助了我們,我們要知道感謝,這是一朵懂得感恩的花!你說出了花兒的心聲!
(情感是行為的基礎,行為是情感的展現。要想讓學生理解薩沙的行為,必須要有足夠情感的積累,才能走進薩沙的內心。雨后的薔薇花纖弱無助,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回想雨前薔薇花的美麗動人,就能加深對雨后薔薇花的同情、憐愛,這樣再來學習薩沙為薔薇花蓋雨衣遮風擋雨的行為便順其自然了。)
三、薩沙一家的行為
1、薩沙為什么這樣做?是她一開始就想到的嗎?請你再細細地讀讀課文,找出相關的語句,同桌可以相互討論一下。
出示語句:爸爸趕忙把雨衣給了媽媽,媽媽接過雨衣沒穿,卻把它給了薩沙。
這個感人的畫面可以用哪個詞來概括一下?他們怎么讓的?
根據回答板書:讓雨衣:爸爸——媽媽——薩沙
2、指導朗讀。(“趕忙、接過、卻” 重讀,體會讓雨衣速度快)
3、同學們,你們有沒有發現,雨衣在傳遞過程中跳過了一個人,誰?(托利亞)讀到這兒,你有什么疑問嗎?(媽媽為什么沒有將雨衣傳給托利亞,而是傳給了薩沙?)(你真會讀書,讀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托利亞生氣了嗎?你從哪兒發現的?(書中的插圖,托利亞微笑。)她的微笑說明了什么?(她也認為薩沙是最弱小的,需要保護,在潛移默化中她學會了“關愛”)(插圖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到課文以外的信息,所以讀書不能忽視插圖。)
(“言傳身教”,往往“身教”的影響力更大,薩沙就是從爸爸、媽媽傳讓雨衣的過程中獲得榜樣,特別是要引導學生理解他們都是自覺地在保護弱小者。)
4、薩沙除了從父母傳遞雨衣的過程中受到影響之外,他還從哪兒受到啟發教育?
從兩人的對話中(出示媽媽與薩沙的對話),特別是媽媽的話
(1)出示“每個人都要保護比自己弱小的人!
齊讀1遍,課文中你能找到這句話嗎?請你用雙橫線畫下來,然后讀一讀。(板書這句話)
聯系前文說說薩沙的父母是怎樣做的?有沒有做到保護比自己弱小的人?
指導朗讀,重讀“每個人”,肯定的語氣。
在你認為什么樣的人是“弱小的人”?(年齡小、力氣小、身體弱)
那么在這段話中,媽媽是怎樣解釋“弱小”的呢?
(2)出示:“要是你誰也保護不了,那你不就是最弱小的了嗎?”
媽媽的話什么意思,能改成沒有問號的句子嗎?
指導朗讀:從“笑著”一詞能讀出媽媽對薩沙的什么感情?(喜愛、關愛、疼愛薩沙)訓練朗讀。
對于父母的傳讓雨衣,和媽媽的認識,薩沙知道嗎?讓我們看看薩沙是怎么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