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日月潭》一課教學引發的思考(實錄)
低年段閱讀教學中,學生散漫好動,注意力保持難以持久,是低年段老師普遍頭痛的問題。在下學校視導低年段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筆者也留心觀察到一個較為普遍的現象:約半數的孩子在學習活動進行約15分鐘后開始表現出不同程度的倦。河械挠锌跓o心的跟著老師念念有詞,有的開始玩弄學具玩具,有的開始前后旋轉、左顧右盼,有的甚至耷拉著腦袋趴在桌面上打哈欠。老師們慣常的解決辦法大都是用語言反復提示“看誰的眼睛亮”“小朋友最精神”,或安排約一分鐘左右的課中游戲讓學生適當放松筋骨,緩解疲勞,可效果并不明顯,學生后段時間的學習興趣依然普遍減弱。是低年級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決定了他們根本不能保持比較持久的注意力,還是老師的教學策略出現了問題呢?二年級下冊《日月潭》一課的教學引發了我的思考。學生在 40分鐘的學習過程中自始至終保持著飽滿的學習熱情,老師也沒有特別安排課中調節活動。是什么保持了孩子們持久的注意力呢?仔細品析了該課許多教學細節,筆者發現了其中一些值得關注的東西。【細節一】識字環節
師:今天的生字朋友比較多,請小朋友們看看我們最難認識的生字朋友是哪些?
生:我們宜昌人讀翹舌音容易錯,我們要注意“筑zhù”字是翹舌音。
師:你真棒,請你當個小老師帶領大家讀一讀吧。
生:我們還容易讀錯后鼻韻母,“境jìng”字是后鼻韻母我們要注意。
師:請你帶著大家讀一讀。
師:小朋友們不僅眼睛亮,幫助伙伴還很熱情。現在我們一起開火車讀一讀。哪個組的小朋友最精神,第一列火車讓他們開。
師:第三組小朋友們真棒,老師請你們先來開火車,其它小朋友仔細看,認真聽,還要當好裁判哦,待會兒你們準能開得比他們更棒。
生一組開火車讀,其它同學一邊聽一邊評價對錯,對的用手勢打“√”。
品析:老師有意識地突出識字難點,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難點上,對于有挑戰性的學習任務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挑戰成功的學生老師給予了及時的肯定與行動的嘉獎,對學習興趣是一種正強化;在部分學生開展學習活動的過程中,老師通過參與評價的方式巧妙的組織了全體參與,讓每個學生都得到關注。從而杜絕了部分學生因學習任務真空造成的注意力轉移。
【細節二】感悟環節
師:日月潭在哪兒呢?請小朋友認真讀課文,找到寫日月潭位置的句子,畫下來讀一讀。
生批畫自讀交流。
師:看看這幅地圖,找找中國臺灣島在哪兒呢?xx同學你向來知識豐富,博學多聞,你來告訴大家好嗎?
生上講臺準確指出中國臺灣島位置。
師:真不愧是小博士,小朋友們,他棒嗎?我們該怎么辦?
生伸出大拇指齊贊“,你真棒!”
品析:善于利用學生特長,既肯定了學生的長處,激發了學生后續努力的愿望,又順利的推進了教學進程。在教學的活動中,老師時刻不忘“善于給予別人真誠鼓勵”良好品質的養成以及班級和諧學習氛圍的營造,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認真傾聽的習慣。
【細節三】感悟環節
師:日月潭是什么樣子的?請小朋友讀課找到描寫最美的三個四字詞語畫下來讀一讀。
生讀:群山環繞 樹木茂盛 名勝古跡
師:“群山環繞”是什么樣子的?如果老師現在就是日月潭,你們是群山,誰愿意上臺演一演。
生四人手牽手圍繞在老師周圍。
師:群山圍成一個圈兒包圍著日月潭,這就叫做——
生:“群山環繞”。
師“樹木茂盛”的情景你都在哪兒見過?
生:神龍架大森林里樹木茂盛。
生:公園的樹林也是很綠很綠,茂盛的。
師:小朋友們真善于觀察。誰知道日月潭周圍還有哪些名勝古跡嗎?
生疑惑、抓耳撓腮狀。
師:老師來告訴你們吧,日月潭周圍還有阿里山和文武廟呢!聽過阿里山的姑娘這首歌曲吧,唱的就是這里的阿里山。(老師聲情并茂地唱起第一段旋律,學生喜笑顏開地傾聽)。
師:文武廟大家可能不了解,不過只要老師說出幾個與他們相關的人物大家就一定不會陌生了。這個“文”就是指的我們國家古代最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武”呢就是《三國演義》里那個紅臉長須使著青龍偃月刀的——
生:關公!
師:小朋友真聰明……
品析:在理解詞語的過程中,老師擯棄了常規的以詞解詞的枯燥乏味,讓學生通過表演、聯系生活實際的聯想以及老師及時補充知識空白的方法讓整個解讀過程生動、形象起來。在補充信息的過程中,老師不忘喚醒學生積淀與新知的聯系,為學生理解降低了梯度,提高了興趣。老師作為學生學習的伙伴平等的參與其中載歌載舞,更貼近和諧了師生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