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潭導學案(精選3篇)
日月潭導學案 篇1
教材簡說:
這是一篇寫景的短文,描繪了我國寶島臺灣著名的風景區--日月潭。日月潭是臺灣省的一個大湖。那里風景優美、氣候宜人,是旅游度假的好去處。作者從不同方面介紹了日月潭的瑰麗風景,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寶島臺灣,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課文共有五個自然段,依次介紹了日月潭的環境、形狀、以及清晨、中午、雨天的景色。第一自然段有三句話,概括介紹了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周圍環境。.第二自然段描寫了日月潭的形狀,通過兩個形象的比喻句:“北邊像圓圓的太陽,叫日潭。”“南邊像彎彎的月亮,叫月潭。”寫明了日月潭名字的由來。第三自然段寫清晨,日月潭被晨霧包圍著,朦朦朧朧的,景色宜人。第四自然段描寫了日月潭中午、雨天的景色。“太陽高照”、“清晰”寫出了晴天日月潭美得明朗;“蒙蒙細雨”、 “輕紗”、 “朦朧”幾個詞語點明了雨天日月潭美得宛如仙境。在這樣的對比中,感受到日月潭不同時間、不同天氣給人們帶來的不同美感。最后一個自然段概括了全文,贊美日月潭風光秀麗、是旅游勝地。
學習目標:
1、認識13個字:繁 環 繞 茂 碧 隱 筑 晰 展 佛 朦 朧 境
2、會寫12個字:島 展 建 紗 勝 省 環繞 隱約 茂盛
3、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受日月潭的秀麗風光。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學習提示:
1、自讀課文,畫出生字,借助文后拼音讀準字音。注意讀準后鼻音“朦、朧、境”,前鼻音“繁、環、隱、展”,翹舌音“筑”。另外,注意“繞”讀第四聲rào。
2、對照課文插圖或字典讀課文,理解字義詞義。
寫字指導:
“紗 環 繞 勝 隱 約”為左右結構,左窄右寬。
“省 茂 盛”為上下結構。“省”第一筆是豎,不是豎勾,“茂”第6筆斜勾寫時要有力度,最后一筆是點。
“島 展 建”為半包圍結構。“展”第8筆豎提左邊不要多寫一撇。“建”的偏旁為“ ”,建字底不要寫成走之。
請同學們按照第11課的學習提示完成以下任務:
1、把課文讀給家長聽吧。
2、認過生字。
3、完成以下練習。
(1)讀下面的詞語,給帶點的字注音。
繁華熱鬧 群山環繞 樹木茂盛 隱隱約約 一片朦朧 建筑 展現 仿佛 仙境 清晰 建設
(2)將下列詞語跟它的近義詞連起來。
環繞 清晰 許多 展現 茂盛 朦朧
圍繞 很多 清楚 模糊 呈現 旺盛
4、快來試試自己寫字的本領吧:
家長評價( )家長簽字( )
日月潭導學案 篇2
學習目標:
1、會認9個字,會寫12個字。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會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3、感受日月潭美麗的景色,激發學生對祖國寶島臺灣對祖國
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學習重難點:
1、了解日月潭名稱的來歷和那里秀麗風光,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山山水水。2、有語氣的朗讀課文。3、理解描寫日月潭景色的句子,朗讀、想象、體會出那里的美麗。
學習方法:
自主探究識字、小組合作檢查、朗讀感悟。
學習準備: 課文朗讀、生字詞卡片、 課件
預學案:學生根據自學提示預學課文: 1、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特別是生字字音。 2、標出課文的自然段,劃出不認識的字。 3、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二、學生準備生字卡片。
導學過程: 第一課時
導學內容:
1、初讀課文,大致了解課文內容。 2、借助插圖、語言環境及形聲字的規律自主識字。3、指導書寫12個生字。
課堂環節 導 案 學 案 我的想法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3分鐘)1、同學們,咱們的祖國山河壯麗。你們以前都去過哪些美麗的地方呢?2、今天老師請來了一位導游姐姐,她要帶我們去一個美麗的地方。一起去聽她說說吧!(課件演示,教師板書:日月潭)3、教學生字“潭”,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歸納學生的問題。1、學生暢所欲言。2、齊讀課題。
二、創設條件、自主參與。 (7分鐘)1、學生按自學四步驟自學課文。2、檢查自學情況: ⑴投影出示生字: 認為自己已經全部會讀的同學請站起來,指一至兩名學生認讀生字。讀全對的獎他們為今天的識字大王。 ⑵偏旁猜字游戲: ①教師說生字的偏旁,學生馬上搶答生字。 ②由學生隨意說偏旁,其余學生搶答生字。 ⑶按拼音歸類識字: 在“我會認”中把前鼻音的字圈一個圓圈,后鼻音的字圈一個三角形,翹舌音圈成正方形。 ⑷認讀生字卡片: 抽讀生字卡片。 ⑸出示詞語: 學生邊輕聲讀,邊在書上用自己喜歡的顏色涂出。1、根據自學要求自由讀課文: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朗讀課文,讀的時候要注意讀準字音,把難認的字多讀幾遍。 2、說說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記住生字的。
三、細細品讀,情感體驗(13分鐘) 1、過渡:課文的第幾段告訴我們日月潭在哪里?2、交流心得: ⑴出示地圖,了解中國臺灣的位置。讓學生明白中國臺灣是大陸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⑵用自己的話說說日月潭的地理位置。 日月潭在……。 ⑶理解 “群山環繞、樹木茂盛”。 ⑷朗讀指導。3、日月潭的名字是怎么來的呢? ①日月潭的水有什么特點? ②課件演示──光華島。 ③出示句子: 小島把湖水分成兩半,北邊像圓圓的太陽,叫日潭。南邊像彎彎的月亮,叫月潭。 a、日潭是什么形狀的?像什么?月潭是什么形狀的?像什么?(課件演示) 北邊像太陽,叫日潭;南邊像月亮,叫月潭。 b、比較句子:北邊像圓圓的太陽,叫日潭。南邊像彎彎的月亮,叫月潭。 通過比較讓學生學會準確用詞,月亮有時圓有時彎,“彎彎的”不僅寫出了月潭的形象,而且表達很準確。太陽雖然不會變,但“圓圓的”可以跟“彎彎的”對應,讀起來有美感。 c、用 “因為......所以”來說說日月潭名稱的來歷。 ④指導朗讀。 1、學生默讀,畫出有關句子。 2、 默讀第二段。 ⑴自由小聲讀,畫出寫日月潭名稱來歷的句子。 ⑵全班交流,并指導朗讀。 3、學生自由準備──指名說──同桌互說。 4、爭當導游: ⑴四人小組成立為一個導游團,把第一二段連起來,用自己的語言介紹。 ⑵派代表展示。
四、指導寫字(15分鐘) 1、讀一讀生字,把自己認為容易寫的先寫一寫。 2、指導難寫的字: 島 展 環 繞 建 紗 3、師范寫。學生練習,師指導。 一、根據自學提示自己寫容易的字。 4、學生書空寫字,練習寫字 五、結束(2分鐘) 今天的旅程到此結束,下堂課我們再接著去觀賞日月潭。
第二課時
導學內容
1 、理解課文內容,會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3、激發學生對祖國寶島臺灣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課堂環節 導 案 學 案
我的想法
一、復習導入( 3 分鐘) 1、認讀生字卡片。 2、男女生分段讀第一、二自然段。 3 、學生認讀。 二、精講感悟(23分鐘) 1、我們知道了日月潭的位置和由來,這堂課我們一起去領略它的風光。 2、交流心得: ⑴,教師相機點撥和指導朗讀: ①清晨的景色: 讓學生說說“湖面上飄著薄薄的霧”像什么?(理解隱隱約約) ②中午晴天的景色: 理解“清晰”。 ③蒙蒙細雨的景色: 讓學生說說在蒙蒙細雨中看日月潭是什么樣的感覺? 理解“朦朧”。 對照晴天和雨天日月潭風景課件,讓學生感受日月潭景色的神奇和美妙。 ⑵評讀升華: ①有感情地朗讀自己喜歡的部分。 ②學生選擇朗讀展示。 ③配畫面朗誦課文: 先自由準備──指3名學生配畫面誦讀──全班配畫面誦讀。3、講讀第五自然段: ⑴是啊!日月潭的秀麗風光,是多么令人向往啊!齊讀第5段。 ⑵什么叫“吸引”?結合課文說一說。 ⑶練讀: 1、輕聲讀課文3、4自然段,把認為寫得美的句子畫下來。 2、交流自己喜歡的句子。理解相關詞語 3、學生練讀。三、反思小結、鞏固提高(5分鐘) 1、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2、試著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說說自己學了這篇課文,有什么想法?四、實踐活動(9分鐘)
你知道中國臺灣還有什么美景嗎?把搜集來的資料辦一期“走進中國臺灣”的圖文展。
日月潭導學案 篇3
【學習目標】:
1、會認9個生字,會寫12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日月潭的秀麗風光。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有熱愛祖國寶島臺灣和盼望祖國統一的情感。
【預 設】關健點:自主感悟描寫日月潭景色的句子,體會那里的美麗,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寶島臺灣和盼望祖國統一的情感。
【教學方法】:自主探究、小組合作交流
【教學準備】:生字卡片、中國地圖、多媒體課件或圖片、音樂磁帶、師生搜集的中國臺灣及其他風景區的資料。
【課題導入】:復習導入,揭示課題。(5分鐘)
〖切入舉偶〗
1、展示交流: 出示日月潭的風光圖片:這是什么地方?
(如果學生不知道教師就直接告訴學生,這里就是我國寶島臺灣著名的風景區日月潭)
(板書課題)
你們對日月潭了解嗎?把你課外搜集的圖片或文字資料向大家介紹一下?
營造氛圍,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對日月潭的向往;交流與展示,培養了學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2、談話質疑: 師:孩子們,你們喜歡旅游嗎?你去過哪些地方?
(學生暢所欲言)
今天我要帶領大家去祖國的寶島臺灣游覽,欣賞一下日月潭的秀麗風光。 (板書課題)
師生在地圖上找到中國臺灣的位置。
師:看到課題你們有哪些疑問?
(根據學生的疑問教師進行梳理:日月潭在什么地方?它的名字是怎么來的?那里的風光怎么樣?)
學會質疑是提高讀書質量的有效手段。雖然這些“疑問”開始時是雜亂無序的,但是教師一定要保護學生質疑的積極性,循序漸進地加以引導,并結合學生的問題進行梳理、篩選和整理,將最有價值的問題呈現在學生面前,使他們的思維逐步走向深入,提高與文本對話的深度和廣度。
【學習過程】(15分鐘)
〖對話平臺〗
一、感知
1、輕聲讀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句子做上標記。
2、同桌互相檢查讀文,沒讀好的句子多讀幾遍,再聽聽學習伙伴是怎么讀的。
閱讀的過程是文本意義與閱讀主體意識之間互相交流、雙向互動的過程。通過學生反復讀文感知,既鞏固了識字,又提高了朗讀水平,培養了語感。
二、識字
1、小組內由組長帶領認讀生字,注意讀準后鼻音“朦、朧、境”,前鼻音“環、隱”,還要注意“繞”讀第四聲。
2、組內自主識字交流:
這些生字哪些你已經認識了?是怎么記住的?
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識字,如熟字加偏旁、猜字謎、聯系生活經驗等。
3、教師采用多種形式檢查字詞: 奪紅旗——搶摘“豐收果”——競猜。
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識字基礎,教師充分發揮小組合作的作用,引導學生交流識字經驗,在游戲和活動中鞏固識字,提高識字效率。
三、讀議
1、默讀課文,思考:
自己提出的問題哪些能解決了?哪些還有困難?
2、學生在小組內互相交流讀書的收獲,教師相機進行點撥指導:
第一自然段寫日月潭的位置;第二自然段寫日月潭名字的由來;三四自然段寫那里的秀麗風光。
自己提出的問題讓學生通過自主閱讀嘗試解決,利于提高讀書效率,享受閱讀的樂趣。長此以往,這種良好的閱讀習慣會引導學生走上良性的閱讀軌道,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展示交流】(5~8分鐘)
1、日月潭的位置:
⑴ 指名讀第一自然段,練習說話:日月潭在……
第一句話說日月潭在臺灣省,第二句說它在臺中附近的高山上。教師引導學生把兩句話合并成一句話。
⑵ 聯系上下文理解“群山環繞”和“名勝古跡”的意思。
2、日月潭名字的由來:
⑴ 默讀第二自然段,劃出寫名字由來的句子,反復多讀幾遍。
⑵ 結合朗讀,教師畫出日月潭的平面圖,學生畫出日潭和月潭的位置。還可以讓學生自己填空: 湖的北邊像( ),叫( );湖的南邊像( ),叫( )
【達標反饋】(8分鐘)
1.比較感知,指導朗讀:
① 北邊像太陽,叫日潭;南邊像月亮,叫月潭。
② 北邊像圓圓的太陽,叫日潭。南邊像彎彎的月亮,叫月潭。
“彎彎的”寫出了月潭的形狀,太陽雖然不會變,但“圓圓的”可以跟“彎彎的”對應,讀起來有美感。通過比較學生體會到了準確用詞的好處。
讀第二自然段要突出形狀特點,使人明了日月潭的名字是根據它的形狀特點起的。
2. 引導學生用“因為……所以”和“之所以……是因為”的句式說說日月潭名稱的來歷。
交流是檢查學生與文本對話階段性成果的一種方式,也是生生互動的主要方式。在師生的交流反饋中,學生會不斷修正自己的認識與理解,使學生充分感受到自主閱讀的樂趣。
【拓展延伸】(2分鐘)
背誦 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背誦一、二自然段。
(看圖背誦——想象背誦——根據板書背誦)練習 結合插圖讓學生用自己的話介紹日月潭的位置和名字的由來。
書寫
1、學習書寫:
島 展 環 繞 建 紗
教師根據實際重點指導:“展”字豎提左邊不要多一撇,“建”字的偏旁要與走之兒區別。 2、學生練習書寫,師生共同評價,交流展示。
【學教反思】:(1-2分鐘)
同學們,今天學得很好,說說你的收獲吧。
【教學反思】
小組合作探究有利用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要求,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自己提出的問題讓學生通過自主閱讀嘗試解決,利于提高讀書效率,享受閱讀的樂趣。長此以往,這種良好的閱讀習慣會引導學生走上良性的閱讀軌道,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這是課堂自主探究的一種常用的方法,也是新課程改革中的一個新理念新要求。為此,在閱讀感悟中我就設計了讓學生在四人小組當中讀書悟與同學交流解決第一課時質疑提出來的三個問題,以提高學生與文本對話的深度與廣度。合作后的交流是檢查學生與文本對話階段性成果的一種方式,也是生生互動的主要方式。在師生的交流反饋中,學生會不斷修正自己的認識與理解,使學生充分感受到自主閱讀的樂趣。學生合作的力量是不可低估的,所有的問題都合作、交流、探究中迎刃而解,而且部分學生體會也很深。
此外,實踐積累也是新課程改革的另一重要目標,它能為學生以后的閱讀和寫作打下堅實基礎。《日月潭》文字優美,如詩如畫,使人入情入境,是鼓勵學生積累好詞佳句的雋文。在教學中,我激發學生的積累興趣,教給他們積累的方法,同時給予他們展示的機會,鼓勵他們實踐運用。相信,學生的“好詞佳句錦囊”中也存放了不少的“金子”了。
可是,上完了這節課,我深深地感受到自己的課中還存在許多不足,首先是在課堂的駕馭能力還不強,沒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熱情;其次是在課堂評價的實施和運用中,我不能適時地為學生作出最適當的評價,評價語言不夠豐富、較為單一,評價缺乏實效;而且在自主感悟的過程中也存在著“引導過多”等問題。
【板書設計】:
9.日月潭
清晨 隱隱約約
日月潭 中午 清晰可見 風光秀麗
雨中 一片朦朧
吸引了中外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