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的潑水節》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難忘的潑水節》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是按事情發展的先后順序,敘述了1961年周總理在西雙版納的黎明城,同傣族人民過潑水節的情形,表達了周總理和人民群眾心連心的深厚感情。作者通篇向讀者展現了潑水節熱烈、祥和的氣氛,突出了潑水節的難忘。
【設計理念】
1、語文課程標準中說:“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是語文實踐。”在閱讀教學中主要是讀的實踐,因此,閱讀教學要堅持以讀為本,使閱讀教學過程成為學生潛心讀書,獲得個人體驗和獨特感受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營造自主學習、平等對話的良好氛圍,激發讀書興趣,點撥讀書方法,使學生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
2、識字寫字是閱讀教學的組成部分,低年級要重視認字,加強寫字,要在情境中識字,在生活中識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字。在課上,教師要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幫助學生識字寫字,了解字詞意思,使學生逐步學會自主識字。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閱讀興趣,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增強學生自主識字的愿望,認識本課12個生字,學會12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了解周總理是怎樣和傣族人民一起過潑水節的,體會周總理和人民心連心的深厚情意。
【教學流程之一】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大家喜歡過節嗎?為什么?
2、今天,我們和傣族人民一起過潑水節,你們愿意嗎?教師板書課題:《難忘的潑水節》,學生齊讀課題。看到題目你有什么問題嗎?
二、初讀課文,識字寫字
1、識字:
⑴ 充分自讀,邊讀邊悟:
同學們,用你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如果遇到不認識的生字你就請教小海螺和大海參,借助拼音識字,也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識字。
⑵ 自主識字,交流方法:
① 這么多的海螺和大海參都是生字,這么多的生字你是怎么記住的?小組討論一下,然后告訴大家。
② 學生交流識字方法,(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識字。)并說說自己的發現。
③ 出示詞語卡片,學生認讀:
多音字:好像 歡樂 盛滿 天空
你們知道帶點的字還讀什么音嗎?
生詞:鳳凰 傣族 咖啡 長壽
(讀后說一說是什么意思)
⑶ 鞏固識字:
出示一棵大果樹,樹上長滿各種各樣的果子,摘下一個果子,讀對了,這個果子就屬于你。(學生讀字音并組詞)
2、寫字:
⑴ 出示小朋友寫字圖:大家看,這個小朋友寫的多認真啊!你能做到嗎?學生自主寫字。先觀察每個字每一筆在田字格中的什么位置,然后再寫。
⑵ 根據學生寫字情況適時進行指導。小組內展示寫字成果,分享成功的喜悅。
三、創設情境,讀好課文
1、這么快我們就和生字交上了朋友,現在讀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好了,讀給其他同學聽,他讀得好,你就豎起大拇指表揚他。
(學生練讀、互讀)
2、細細品讀:
⑴ 讀一、二自然段,體會周總理到來之前傣族人民特別高興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