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票齒孔的故事》教學設計及反思
教學目標:
1、會認13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帶齒孔郵票的發明過程中受到啟發。
3、懂得生活中要留心觀察,樂于發現,善于探究。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帶齒孔郵票的發明過程中受到啟發。
教學難點:
懂得生活中要留心觀察,樂于發現,善于探究
課前準備:
1、印有郵票圖案的畫片
2、小刀、白紙、幾張連在一起的郵票
3、生字詞語卡片、一個紙杯
4、課件
教學過程:
一、課題導入
1、導入之前老師發給每個小組一張圖片,知道圖片上畫的什么嗎?屏幕顯示:(板書)郵票,讀詞語。老師讓你們每個小組的同學想辦法把圖片上的四枚郵票分給每個同學一人一枚,你們分開了嗎?是用什么辦法分開的?
2、比較老師手里的郵票和你們的郵票的邊緣有什么不一樣?
3、關于郵票齒孔的來歷,還有一段精彩的故事,我們今天要讀的就是這個故事。
4、齊讀課題。
二、檢查預習:借助音節和文中的生字成為好朋友
1、大屏幕出生字詞語(帶音節)
a、抽同學讀
b、小老師教讀
2、去掉音節,開火車讀
3、認字游戲,考考同學們“看、聽、找、讀”的能力。
4、找出自己不認識的生字,請教同學。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同學們認字寫字的本領都不錯,現在老師們想看看同學們讀書、理解課文內容的本領怎么樣?
1、默讀課文,想想:帶齒孔的郵票是怎樣發明的?
2、匯報學習情況。
a、讀了這個故事,知道了些什么?從課文的哪些地方知道的?讀一讀。
b、根據學生的匯報,指導學生讀好每個自然段。
四、精讀課文第四自然段
1、知道郵票齒孔是誰發明的嗎?
2、看圖,從哪些地方看出阿切爾被那個人的舉動吸引住了?
3、讓學生自己演一演酒館里發生的事。
4、老師很想知道:阿切爾看得那么入神,他腦子里在想什么呢?誰來告訴老師?并把課文里寫阿切爾想法的句子讀一讀。(板書:想)
5、阿切爾有了這個想法之后,又做了些什么?(開始了研究工作。板書:研究)
想象:阿切爾會怎樣進行他的研究工作?
6、郵票打孔機造出來了,它有什么用處?
出示句子:“用它打過孔的……方便”。指導朗讀這句,通過朗讀,讓學生感受到郵票打孔機給人們使用郵票帶來的方便。
7、阿切爾發明了郵票打孔機,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方便,如果他就在我們身邊,你想對他說些什么?
8、教師參與朗讀全文。
五、拓展延伸
1、完成“讀讀填填”
2、讀“我知道”,交流自己了解到的郵票知識。
3、展示介紹自己收集的郵票,沒有的可自己設計一枚,并把你的介紹寫下來,下節課我們再比一比,誰寫得最清楚。
六、鞏固,認讀生字。
案例反思:
一、教師是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和組織者
課堂上韋元老師始終站在主導地位,由“認識生字→認識方法→鞏固識字”等環節中教師大膽放手讓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去獲取新知識,沖破傳統的“滿堂灌”式的教學手段,體現了“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這一觀點。
“你們是怎樣認識這些新朋友?”這個問題非常妙,既能創設良好的環境和條件,又讓學生自由充分發現自己,意識到自己的存在,體驗到自己作為人的一種尊嚴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