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票齒孔的故事》教學案例設計及反思
教學目標
1、能準確認讀“齒、枚”等13個生字,規范書寫“使、式”等12個字。
2、學生能說出發明齒孔的過程,知道觀察的重要性。
3、培養學生收集郵票的興趣,豐富學生的業余生活。
教學重難點
1、指導識字、寫字,能說出發明齒孔的過程,并在朗讀中知道觀察的重要性。
2、培養學生收集郵票的興趣。
教學準備
1、生字卡片。
2、制作簡單課件。
3、整版郵票。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1、(出示整版郵票。)大家看,這是什么?可以用來做什么?每張郵票的四周有什么?(齒孔。)原先并沒有它,想知道這是怎么回事嗎?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1、學生自由讀課文。
(1)讀前要求:
①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可以大聲讀,和同桌一起讀,并標注自然段。
②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多讀幾遍,字音要讀正確;再把生字圈出來,連成詞讀一讀。
(2)學生自由讀,教師巡視。
2、檢查自讀情況。
(1)出示加拼音的生字詞,指名讀學生自己喜歡的、讀得好的詞。讀得正確的全班跟讀。(課件或生字卡片出示。)
(2)去拼音再讀,(先給一定的時間識記)抽讀。
(3)對難記字進行比較識記。
裁-----栽 酒-----灑
(4)分自然段,請學生讀文,糾正錯誤。
(5)請全班學生齊讀。
三、研讀課文,了解文意
問題:
1、那個人是怎樣“裁”開郵票的?
2、阿切爾看到那個人的舉動,是怎樣做的?
四、指導讀文
1、默讀課文,想想帶齒孔的郵票是怎樣發明的?
2、小組討論解決問題,老師巡視指導。
3、交流學習情況。
教師重點引導理解:阿切爾能從別人的發明中受到啟發。“阿切爾被那個人的舉動吸引住了。他想:要是有一臺機器能給郵票打孔,不是很好嗎?阿切爾開始了研究工作。很快,郵票打也機造出來了。”
4、讓我們來試試,打過孔后的紙是不是真的那容易被撕開。
五、拓展課文內容
1、朗讀課文。
2、(教師出示一版郵票)一直到現在,我們都還在用阿切爾發明的郵票打孔機。經過這打孔機打孔后的郵票飛向四面八方。有關郵票的故事還有許多,不知小朋友們搜集到了哪些有關郵票知道的資料,誰來介紹一下?
3、學生發言,分享信息。
六、比比誰聰明
教師問:阿切爾通過觀察別人解決問題的辦法,自己經過研究,發明了郵票打孔機。可是當郵票撕下來以后,身旁沒有膠水,沒法把郵票貼到信封上,這又該怎么辦呢?誰能像敢想敢做的阿切爾一樣來解決這個難題?
(學生回答:將郵票背面涂上特制的膠水,使用時只需用水將郵票背面打濕,就可以把郵票貼在信封上了。)
小朋友真是厲害,不比發明家阿切爾差,老師相信你們就是未來的發明家。在我們生活中還有些日常用品用起來不方便,你們動動腦筋,想想怎樣把他們改進得更方便,并動手做一做,在本周科技文體“小小發明展示會”上展示展示。
四、練習寫字
1、讀讀要寫的字。
2、小組交流,如何把字寫好看。
3、教師范寫難寫的字。
4、學生完成“我會寫”,老師巡視。
5、學生展示自己寫得最漂亮的字。
五、布置作業
1、口頭練習。
2、完成“讀讀填填”。
3、閱讀“我知道”,讀學習伙伴的話,引導學生課外延伸,收集郵票,為本組展示臺的活動做準備。
案例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