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風教學案例
我制定
了創新空白點:"誰還能畫風",拋磚引玉,激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不斷提高創新的意識和提高合作探究的能力.
根據上述幾點目標制定了
教學重點:指導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的習慣.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通過"畫風"這一過程提高創新能力,培養合作精神.
五,課時安排:兩課時(本課為第一課時,另一課時認寫生字)
六,教學媒體設計
(1)課始,運用多媒體播放從網上下載的應用程序,進行"聽辨游戲",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雖然是英文版的,但生動的動畫讓人一目了然,同時也是對風的初步感知.
(2)在新授過程中用動畫形式串聯,清晰,生動.
(3)播放清新,舒緩的輕音樂,讓學生在樂曲中感受微風的輕柔,深入了解風的特性.
七,教學流程以及環節設計意圖:
根據這篇課文的特點,我設計了啟導——探究——證實——拓展這一教學模式.借助多媒體技術在課始就調動起學生的多種感官同時活動,并在互動中展開探究,在動手實踐中得到證實.基于此,我設計了如下的活動:
(一) 辨風聲,啟導激趣.啟導,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索."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直接向學生提供成功的經驗,而是將教學信息——文本教材和非文本教材充分地結合起來,充分運用教學媒體傳遞信息.低年級的學生認知特點是由直觀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他們對直觀形象的東西特別感興趣.在學習課文之前,我播放網絡游戲插件,和學生一同進行"有聲世界"的聽辨小游戲,初步感知風的特點.設計還在無形中培養了學生傾聽的習慣.
(二)析風意,探究學習.探究,保證學生實踐的主體地位.探究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高層次的思維活動,每個教學環節中啟導的目的都是引發學生的探究活動.在整體把握課文內容之后,教師引導學生讀一讀,說一說,畫一畫,從而理解內容,體會主旨.這種質疑——歸疑——解疑的探究活動,是在教師的啟發下學生獨立自主活動的過程,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的習慣,而且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繪風形,實踐證實.證實,將多學科整合在教學中.這一課里證實的過程即是畫風的過程.呂淑湘先生曾說:"語文的使用是一種技能,一種習慣,只有通過正確的模仿和反復的實踐才能養成."為了幫助學生把知識轉化為能力,教師注重各學科的整合,在教學中融入音樂,美術等學科知識,注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思維,想象能力的發展.
(四) 訴風語,拓展延伸.拓展,激發學生更大的潛能.學生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探究新的知識,而不是滿足于課堂所學.教師的教學觀念也不能只是"教授",而應該是引領.本課的教學,教師注重引領學生探究學習,在課的最后不僅將知識拓展到詩歌上,而且結合自然科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學生指出了一條更光明的道路,期待他們去開拓.這樣設計給學生的學習留有彈性空間,便于自主發展.
課堂寫真
《畫風》
一,辨風聲,啟導激趣.
師:在上課之前,老師和小朋友們玩一個聽辨小游戲.看看誰聽得準,辨得清.
(播放多媒體)
師:快來認識我們的新朋友吧!它是小狗叮叮,咱們和他打個招呼!
生1:你好,叮叮!
生2:hello,叮叮!
生3:叮叮,認識你很高興!(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打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