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票齒孔的故事教學反思
郵票齒孔的故事教學反思
《郵票齒孔的故事》講的是法國發明家阿切爾由身邊的偶然小事發明郵票打孔機的故事。用現代郵票和黑便士郵票的不同引出“齒孔的精彩故事”,創設了問題情境,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為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新知創設了一定的條件。生字教學是這堂課的重點,解析課文的第一、二、三自然段,情節簡單,語言平實,因而采用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感悟課文。
我在教學該課第一課時,把重點放在認讀生字生詞上,這一塊花去的時間較多,導致在第三板塊的課文感悟時間較少。語文教學的重點是讓學生從讀中感悟,但我在這堂課中有“趕進度”的現象,因為在生字教學時沒有控制好時間,比較拖拉,雖然學生掌握的比較牢靠,但是相對的忽略了學生課文朗讀感悟。在第一課時的教學時,其實可以不把課文理解放進來,而將重點放在全文的朗讀上,整體感知,這樣會更符合學生的實際。我為了完成預設的環節,將整體感知課文拋到一邊,只在一開始的時候用3分鐘的時間讓學生自由讀課文,然后就沒有讓學生感悟課文了,而是直接跳到文章分析上,所以學生很難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
整堂課我的教學時間安排沒有把握好,忽視了學生對課文的感悟,這是我下次要改進的地方。
郵票齒孔的故事教學反思
用無齒郵票和有齒郵票的不同引出“齒孔是怎么發明的?”創設了問題情境,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為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新知創設了一定的條件。課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情節簡單,語言平實,因而采用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通過實踐操作探究齒孔給生活帶來了方便,感悟原來發明就在身邊,并不是件難事,并進行開放性的交流,使學生成為真正學習的主人。最后讓學生欣賞自己集的郵票,培養學生的興趣和愛好。
《郵票齒孔的故事》教學反思
我們班有許多小郵迷,我借此機會請他們把自己珍藏的郵票帶來給大家看,全班同學都承認郵票確實是“微型的小百科全書”,小郵迷們也高興極了,決定把集郵進行到底。
我認為課文教學并不能拘泥于課堂,而應時刻與生活聯系起來,這樣才能長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當我和學生們一起學完這篇課文,在要結束課文時,我說道:“學了這篇課文,此時此刻你想說什么?”幾只小手高高的舉起。我點了許家誠,他說:“我想說一個詞,那就是‘創造’”。聽了他的發言,我為之一震,立刻伸出大母指夸獎道:“說得好!你真是太棒了!”在他的啟發和我的夸獎下,小手舉得更多了,更高了,有的說“智慧”,有的說“觀察”,有的說“動手動腦”,還有的說“勤思勤問”,這時謝培又站起來說:“老師,我想說句話,‘觀察才能有創造!”
郵票齒孔的故事教學后記
引導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拓寬語文學習的內容、形式和渠道,使他們在廣闊的空間里學語文、用語文,拓寬視野,豐富知識,砥礪能力,是新課程倡導的理念。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為開發課程資源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平臺,將這些資源進行有機整合,不僅為新課程提供了新的實施方式,而且有效地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我們在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時,要善于整合課程資源,拓展學習空間,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學完《郵票齒孔的故事》一課,我安排了一個欣賞郵票的環節,意外地發現班上有許多小郵迷,他們展示的郵品令其他同學嘖嘖稱奇,羨慕不已。學生對郵票的興趣促使我設計并引導開展了《走進郵票世界》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在活動中嘗試對以下課程資源進行了整合,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