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兒子教學設計
交流(二): (出示第二個媽媽的話:“我的兒子唱起歌來好聽極了,誰都沒有他那樣的好嗓子。”) 1、師生共建交流平臺:另外一個媽媽是怎么說自己的孩子的?也請幾位小朋友來讀一讀。大家仔細地聽一聽,評一評他的朗讀。(指名學生朗讀) 2、朗讀、評價。 師:你們覺得這個“媽媽”讀的怎么樣? 3、自由練讀,感悟提高。這是一個由收到放的過程。第一個媽媽的話,學生讀的有聲有色,有滋有味,那么第二個媽媽的話,通過學生自己朗讀練習、互相評價,就能達到有感情朗讀,培養自讀自悟、感悟欣賞的能力。交流(三):(出示第三個媽媽的話:“有什么可說的,他沒有什么特別的地方。”) 1、提出疑問:兩個媽媽都夸獎自己的孩子,第三個媽媽卻什么也沒有說,這個媽媽在說這話的時候心里會怎樣想? 2、請你帶著這樣的心情來朗讀。學生對人物形象的反應是多元的。對同樣的句子,不同的人肯定有他獨特的體驗,在不違背文章主旨的情況下,對文本的多元解讀是非常必要的。交流(四):整體朗讀三個媽媽的話。 讓學生有一個整體感受,而不是支離破碎。五、自讀自悟、感情朗讀、 順勢指導生字書寫。 (一)自讀自悟7、8自然段。 三個媽媽打了水,拎著水桶回家去,媽媽們感覺怎么樣呢?請同學們自己去讀讀課文的第7、8自然段。 (二)交流、朗讀。 1、交流:媽媽們感覺怎么樣?你是從哪些地方讀懂的? 2、把你的感受讀出來。(指名朗讀) 3、假如是你拎著這么重的水桶,此時你最想什么? (真想有人來幫忙……) (三)自主讀書9-11自然段,順勢指導生字書寫。 1、這樣重的水,三個兒子看見了,他們分別是怎么做的?請你去讀讀9-11自然段,用筆劃出三個兒子的做法。 2、指名學生讀。 3、教師邊板書邊指導學生書空“拎”字。 板書: 翻跟頭 三個兒子 唱著歌 拎水桶 4、最后一個孩子是怎么想的?(覺得媽媽特別辛苦。“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非常吃力。我來幫助媽媽提水吧!) 5、第三個孩子的媽媽這時心里在想什么?本環節以自讀自悟為主線,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隨文強化識字,順勢指導書寫。 為理解老爺爺的話,突破難點作鋪墊,六、細讀重點段、自主提問、自主解答。(一)默讀思考、 自主提問。 面對三個兒子的不同表現,老爺爺是怎么說的?請大家默讀課文最后兩個小節,邊讀邊想:讀了老爺爺的話,你有什么問題?(明明三個兒子,為什么老爺爺說只看見一個兒子?老爺爺看到的是哪一個兒子?) (二)自主讀書、自主解答、有感情朗讀。培養學生提問題的能力。 通過前面的一系列鋪墊,此時老爺爺說的話的含義學生已能水到渠成的理解了。七、課文延伸、主題升華, 鞏固識字。(一)所思所感,及時寫話,銘記心里,付出行動。 1、看了第三個孩子的表現,聽了老爺爺的話,前兩個孩子會怎么想,又會怎么做,才是真正的好兒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