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兒子教學設計
2、我們怎樣做,才是媽媽真正的好孩子呢?說完寫下來,寫在“好孩子卡片”上。 3、讀寫話,教師小結。 (二)課文巧妙延伸,鞏固識字。 1、你們對父母的孝心讓老師感動。再向大家介紹《一個好孩子的故事》。課件展示:有一天,媽媽生病了,嗓子痛,我去給媽媽買涼茶。我拎著涼茶往回走,涼茶晃來晃去,我生怕它搖晃出去,走路很小心,我感覺這杯涼茶沉甸甸的。回到家里,我給媽媽喝涼茶,又打了一桶水給媽媽洗腳。媽媽夸我是一個既有孝心,又能干的好孩子。(文中生字注音) 2、分角色朗讀全文。寫話練習:讓學生明白孝順父母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好孩子,并努力做一個真正的好孩子。將自己的所思所想寫下來,提醒自己付出行動,以實現文道統一。 生字換一個語言環境,增加生字的“見面機會”,同時這個小故事又展示給孩子們關心媽媽的愛心,給孩子們以啟迪。八、細心觀察、寫字練習。(一)觀察生字 ,心里書空練習。 學生細心觀察要求會寫的字,發現規律,找到難點,在心里書空練習。 (二)組內交流。 哪個字難寫,哪個筆畫難寫,怎樣才能把字寫漂亮。 (三)指導書寫。 1、指導“聰”字寫法。 怎么能把“聰”字寫漂亮呢?“耳”字作了偏旁就變苗條了,這三橫寫得短一點兒,最后一筆橫,變成了提,“耳”字就苗條了。老師相信聰明的孩子一定能把“聰”字寫漂亮。 2、請大家在田字格里寫一個。 3、學生自己練習寫其他字。 學生書寫質量的高低,與動筆前的觀察密不可分,因此,課堂上要留足時間讓學生細心觀察生字。 本課有6個左右結構的字,所以選取 “聰”字,重點指導書寫。九、總結全文、布置作業(一)總結全文。 (二)作業:關心自己的爸爸、媽媽,多幫爸爸媽媽做力所能及的事,捶捶背,倒杯水,讓爸媽笑開顏,做一個真正的“好孩子”。 教后反思: (一)根據《語文課程標準》對低年級的教學要求,本課教材特點,本班學生特點,教學中,我努力做到充分在語言環境中識字,識字與閱讀緊密結合;營造情感氛圍,激發閱讀興趣;體驗人物情感,落實語言訓練,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特別是把生字放在語言環境中識記,用本課的生字詞夸贊學生,以及課外拓展《一個好孩子的故事》中生字的再認識環節,深受孩子們喜愛。課后,有很多家長和我講孩子對他們的愛,很感動。 (二)教學中還遇到了兩個沒有預設到的問題,我是這樣處理的: 1、學生初讀文時,有學生認為是“既聰明又有力氣的孩子”幫媽媽拎水桶,顯然對文本理解有錯誤,我沒有馬上指出學生的錯誤,而是引導學生反復讀文,“三個媽媽夸贊孩子的話”,和“三個孩子看見媽媽拎水桶時的表現”的句子對比讀,然后討論,最后學生自己明白了“那個既聰明又有力氣的孩子”把力氣用在了翻跟頭上了。 2、有學生認為“翻跟頭”“唱著歌”的兩個兒子也是好兒子,因為他們能給媽媽們帶來快樂。我引導學生首先讀描寫“媽媽拎水桶很累的”段落,然后問學生“媽媽現在最需要什么?”接著引導學生說“翻跟頭”“唱著歌”的兩個兒子如果怎樣做,才是真正的兒子?讓學生真正明白:關心、體貼、孝順父母的兒子,才是真正的兒子。感覺這樣的教學處理既尊重了學生,又不被學生牽著走。